又到端阳,农历5月初5,一个写满了英雄主义情怀的日子,人们祭祀和缅怀,为历史送上一缕清烟;一个满含家国大义的节日,代表了整个民族的一份传承,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孤独的英雄,却扛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
屈原的一生,胸怀大志,奈何生在污泥之中,一世无法展其宏愿,当时被强秦打压,楚国已面临分崩离析,朝中上下臣奸臣当道,个个胆小怕事,楚怀王、楚顷襄王昏庸无能,国家苟延馋喘,正如屈原诗中所描述一般“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在这一群人之中,屈原显得那么的不同,那么的格格不入。但任凭他如何努力,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终无法扶大厦于将倾,他含恨葬身于汩罗江,却把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留给了世人,赢得后世的敬仰,在人们心中,它就是楚国。
任岁月流转,爱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与前期引起热议的留学生“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卖国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屈原在国破家亡后,没有选择委曲求全,而是以身许国,在自己心中“保全了”楚国。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流传至今,有的千古留名,有的遗臭万年,这中间大多都与国家相连,正是千年来中国人厚重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庚续发展,保留至今,与大多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民族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份爱国精神,它在延续,在发展,能在危难之中凝聚力量,指引我们前行,带领我们战胜一切的困难和敌人;纪念屈原,正是那份来自心底的爱国主义的共鸣。
远去的屈原,不曾离去的警示和反省。
屈原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用生命之光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定义。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没有战火的威胁,没有蛮夷的入侵,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设计自己的生活,端午节也慢慢也变成了旅游、聚会、消遣、放松的日子,有些人把爱国早已抛在了枕后;我们国家曾经历了200多年的苦难,今天虽然挣扎着走了出来,却没有引起更多人足够的深思和警醒,特别是生活在欢声笑语的一代,国家设立端午假期,本意是让大家记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居安思危,不让2000多年前发生在英雄身上的悲剧重演,不然历史痛苦的轮回,这是13亿人都需要正视的现实,一个带着沉重的日子。
历史会以它特有的方式让人们记住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应牢记这份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让那滚滚的汩罗江水不再哀鸣,让英雄心中的愤怨得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