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即使双方有意相谈,到最后却都是不欢而散。似「资治通鉴」中,当天下荒馑,百姓叫苦连天时,帝仍问「何不食肉糜?」,臣子又该如何作答?只得愤愤地说一句「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这话许是源自庄子的。「庄子」中曾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若硬要同井底之蛙探讨天高地远,与夏虫讨论冰天雪地,最终的结果只是争得面红耳赤,也讨论不出所以然。
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南人北人相遇时,不亚于对牛弹琴的交流实在令人扶额叹息,有人尚能轻描淡写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更多人只得摇头长叹「道不同不相为谋。」
又是什么让对话变得难以忍受?是双方的见解,眼界乃至世界观的极大差异罢。试想,两个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世界,拥有不同思想高度的人又如何能毫无芥蒂地坐在一起侃侃而谈?
出生决定了夏虫注定活不过深秋,它永远无法理解银装素裹的大地,环境决定了井底之蛙注定离不开圆形的天空和土壤,它永远无法理解锦绣河山。由此可见环境,出生,成长,见识决定了思想的高度,视野的广度。
环境,出生不是人为所能干预的,命运的骰子无法预料,有人生在终点线,有人却在起点陷于泥沼,但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人类的本性。
再想,若夏虫熬过秋天,若青蛙蹦出井口,这多走的一步,多熬的一天,便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因而知道,若是我们有途径开拓视野,或许我们便登上了人生的新台阶。
由人类漫长而又起伏的历史中,我们发现知识,阅历,和勇于探索的心或许是最好的工具。倘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划时代的科学家从未怀疑过前人的学说,而掩藏好奇与怀疑,世界将被蒙蔽多少年?倘若从未有人探索世界的本质,从未有人挖掘人类的思想,而选择安逸与妥协,世界将停滞多少年?
当人类开始怀疑,当人类开始好奇,世人便有能力去尝试打破壁垒,寻求真正的答案。或许在探索是路上遍体鳞伤,被怀疑和指责击垮,但只要洒下这一捧热血,天地间自有回答。
我们在探索和发现中磕磕绊绊的向前,唯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能迈过人生的深秋,体会真正的四季轮回。
我只看过三季,我从未见过寒冬。但若我拼尽全力,许在生命凋零之前,许是可以看到细雪纷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