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回憶有時在我心中浮現
而我如今處境比以前强多了
回首往事
我常常去看牙科醫生
我的自來水筆總是漏水
有一次我懷疑
我的自行車被偷走
我曾對未來憂心忡忡
未來,如今看起來,
看來很不錯
而我一想到
我那尚未被回憶湮没的時光
我的心就發軟。
早課抄了北島翻譯的丹麥詩人本尼·安德森的詩歌《回憶》。很少有人知道本尼·安德森,我也是因爲喜歡北島的譯詩才知道丹麥有個叫本尼·安德森的詩人。中國傳統詩歌理論説要“知人論世”,而實際上,有些文字。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説,還是其他什麽文樣式,祇要讀着能碰撞到心弦並産生共鳴,就是好文字,就值得去讀、去抄、去玩味。安德森的這首《回憶》就是属於這樣的文字。每天早課的抄的詩,實際上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詩,説到爲什麽喜歡,便會很躊躇,語焉難詳。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對能碰击到靈魂的詩歌的喜愛。
早上起來,繼續讀漢娜·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昨天10月14日,是阿倫特的诞辰纪念日。我能記住這樣一個日子完全是因爲在讀這部書的緣故。我在無比艱難地讀這本書,没有什麽具體的目的,祇是想弄清楚究竟是什麽樣的土壤産生了極權主義這樣一個怪胎,雖然這並不會改變些什麽,但至少能讓我懂得怎樣做才能不成爲極權主義赖以生成的土壤中的一分子。每天上課時,我都面對着教室後的板報,這讓我極度不安甚至反感,在我看來這或許就是一種最爲直接的洗脑,而我们現在所面對的孩子最爲反感的就是這種生硬、虚假的宣教。我倒是覺得,教育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教孩子们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鑒别,學會选擇,而不是這種强制的宣教與灌輸。
早飯後去惠民東区的德邦物流取邮件,沿绕盈河旖旎而行。河两岸的绿化带呈現着深秋時節色調與气韵,紅紅黄黄的葉子間間或點綴些单暗绿的還不曾枯凋的葉片,岸邊的草坪和小路上满是或黄或棕或紅的枯葉。豐城的這個秋天确實與往年的秋天不同,西城区紅紅黄黄的葉子被拍成形形色色的相片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而属於我自己的秋天呢?
仔細回想,秋天這個季節,給我的印象,好像衹剩下了西城区的紅葉與黄葉了。木葉繽紛,天地之間满是萧瑟的气息。踩着枯葉,聽着嘩嘩的聲嚮,總能想起很多之前想不起來的事,因爲秋風颯爽,會吹得我神清意明,記憶也就會把一些藏在内心深处的往事,全都拽出來,人也因之變得善感和柔軟了。這個季節,天地之間开始集聚萧索之气,每天上班時,看着道路两旁的楊樹、柳樹、梧桐樹……聽着木葉飘零隕落時的微弱的聲音,也總有一种清醒又清冷的感覺,就像川端康成在《雪國》里描述的那种质感,没有人羣,没有都市塵嚣,它都會透过秋日清朗的晴空,響彻遠方灰暗的群山。
午睡到自然醒,醒來後照例是坐在書前喝茶、讀書、想事、写字、發呆……這是雙休日或節假日時,午睡到自然後必做的功課。日子就是這樣慢慢地过,就像窗外漸濃的秋意要從慢慢變化的秋葉上去體味一樣。我喜歡秋天,我覺得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爲中庸的一個節令,不急不徐,不偏不倚,不瘟不火,無过不及……
晚飯後繼續去西城区走步。陰天,天黑得也早,西城区街路两旁的路燈亮得也早,雖然行人很少,並不覺得空寥。這樣獨自一個人在路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想些什麽,也可以没心没肺地什麽都不想,無論想與不想都是一種享受和快意。
晚課抄了漢樂府·鐃歌《上陵》: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爲君船,青絲爲君笮。木蘭爲君櫂,黄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爲車,龍爲马。覽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抄了《論語·子路第十三13·9》: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抄了《禮記·檀弓上第三》:事親有隠而無犯,左右就餋無方,服勤至死,致喪三年。事君有犯而無隐,左右就餋有方,服勤至死,方喪三年。事師無犯無隠,左右就餋無方,服勤致死,心喪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