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之前几次分享中,一直在提到一句话,“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今天还想补充一句,“你怎么样对世界,世界就怎么回应你”。当然,为了缩小范围,不妨换成“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这里的,“对别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在认知上你怎么看待别人,第二层意思是在行为上你如何去做。
关于认知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两兄弟,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为了调和一下兄弟两人的性格,父亲把悲观的小孩儿放到一个放满玩具的房间,而把乐观的孩子放到马棚里面。结果呢,悲观的孩子担心玩具被玩儿坏,还是满脸悲戚,而乐观的小孩儿虽然满身污秽,却笑着说“爸爸,我猜里面一定有宝藏”。
乐观者,看待一切都乐观;悲观者,看待一切都悲观。类似的,在暑期国学支教的时候,我跟小朋友说,如果你在心里把周围的小朋友当做好朋友的话,你会发现对方的一言一行都很友好。其结果是,十五天活动,大家关系都很好。
有一次出火车站,一个人的箱子不小心滑下来楼梯,人也摔了一跤。另外一个人刚好笑了一下,后来发生了什么估计你猜到了。但后来我看,另一个人笑根本不是笑他。那个不小心摔倒的人,是因为自己先在心里这样想,才会有后来的不愉快。
关于行为
有一个蛋糕,你享有四分之一,别人也享有四分之一,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蛋糕,该怎么办呢?剥夺掉别人的那四分之一吗?还是把蛋糕做大。
现实情况是,不少人选的是前者。一心一意想的是自己,却不知道把蛋糕做大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如何让别人获利更多,而大多数人的底线是不能缩减自己的利益,那么,慢慢就会想到,把蛋糕做大能够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自己在认知和行为上偏离航线呢?我会用到以下内容。
在形成看法之前,先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情绪迁移,是不是有点过度解读,小题大做。而在行为上,多琢磨在做事的时候,用什么方式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找到大家的相似之处,毕竟这算是利益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