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生于公元1782年卒于公元1850年。仁宗嘉庆帝嫡子,清朝第八帝。
道光帝自幼刻苦学习儒家思想,很注重品性的修炼,想做个守成之君。
但他所处的时期,是古代和现代的分水岭,世界己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资本主义在西方己大行其道。而他依然抱着封建思想,守成不前,不思变革,这就难免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也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的清王朝衰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年轻时的旻宁在处理事情上,就显示出沉稳练达的能力。
公元1813年,嘉庆帝去木兰围场狩猎,天理教徒突然冲击皇宫,攻入了北京。旻宁听到后,处变不惊。他一面率众抵抗,一面上奏嘉庆帝,很快就平定了这次骚乱,充分显示出他沉稳练达的能力,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扬,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公元1820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陪伴在父亲身边的旻宁,回京后遵皇帝诏,继承皇位,即道光帝。
此时的清王朝,已过了它的繁盛时期,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所面对的是千疮百孔,日薄西山的清朝。
为了挽救王朝的颓势,道光帝从我做起,一反乾隆以来腐化奢靡之风,提倡节俭自律。规定自己的饮食,每顿不得多于四样菜。衣饰上,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绝不添置新衣服,以至于,裤子旧到膝盖都磨破了。
对于臣工,他要求大家严格把握自己,不要被色利所诱。
他的这些举措,虽然影响了一些人,减少了一些腐败靡废的现象,但是收效甚微。
道光帝很想像他先祖康熙帝那样,做一个有道明君。他对先朝捐纳制度和贪污腐败现象深痛恶绝,下决心整顿吏治,废除捐纳制度。但遭到了众人的反对,道光帝只好做罢。从这点上看,他做为一个帝王,其政治手段还是不够强硬。
皇室贵族的一些做为,历来都是非常让皇上头疼的。道光帝开始对皇室人员严加管来,不许他们和大臣、宦官交往过密,对违反者严加惩处,此举对官员们确实起到了一定镇慑作用。
但是,此时的世界,己经在飞速变革之中。道光帝仅仅做到这些,而不从思想上做出改变,己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中国以外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己日臻成熟。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不仅武力扩张,而且经济上也在大举扩张。
中国并不盛产白银,但是靠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中国赚取了大量的白银,当时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白银,基本都流向了中国。
鸦片的输入,改变了这一现状,不但使白银大量的流出,而且也严重的毒害了中国的精神和肉体。
道光帝深有感触,在大臣和百姓的强烈要求下,决定禁绝鸦片。
公元1838年,道光帝任用林则徐大举进行禁烟。林则徐对鸦片深痛恶绝,他收缴英国人大量的鸦片,并在虎门将所缴鸦片全部销毁,大快人心。史称“虎门销烟”。但此举,严重地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利益,破坏了他们的鸦片贸易。
公元1840年,恼羞成怒的大英帝国,依仗自己的坚船利炮,出动军四十余般军舰,对中国悍然出兵,意图武力征服中国。他们封锁了珠江口,正式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以穆彰阿为首的投降派被吓得不知所措,他们将战争的原因归咎于主战的林叫徐。听信侫言,惧怕外敌的道光帝,将林则徐等人革职,发配新疆伊犁。
军备落后,武功废驰的八旗军在与英军的交战中,屡战屡败。清朝庭被破了胆,决定罢战乞和。
公元1842年,道光帝谕令投降派的耆英和伊里布在南京江面上的英舰上,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让中国人蒙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耗费了大量军费,加上战败赔款,使更多的白银外流。清政府的国库被完全掏空。为了填补国库亏空,道光帝只好加紧了对百姓的搜瓜,再加之官员的贪腐,百姓们忍无可忍,纷份起来反抗。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更严重的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面对内忧外患,心神俱疲的道光帝忧恨成疾。公元1850年,心怀遗恨,勤俭一生,时年六十九岁的道光帝离开了人世。
道光帝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他立志做一个明君,想要重振清王朝。但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变革的大时代,历史的潮流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他因循守旧,抱着封建思想这棵腐朽的大树,不去适应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必然会被淹没在时代的大潮之中!而苦难和不幸的中国,也由他起,进入了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古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品味和解读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不忘变革,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