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字经典主题写作第七期:静。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尼泊尔旅行团共十六人。中午,一半人继续上路,需乘车六七小时,前往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参观(自费项目),另一半人不去,继续住在奇特旺国家公园自由活动,明天两组人马在博卡拉会合。下午,我们打算再到拉普蒂河畔看日落,虽说旅行团已安排看过日落,但昨天仅在此待了约半小时,一阵疯狂拍照后,又赶往下一个景点,太过匆忙。今天,想静静坐在岸边,看太阳缓缓落下。
来到拉普蒂河畔,太阳高高挂在河对面那片原始森林之上,远处的两条河流在此会聚,并冲出一片沙洲,上面爬着几只鳄鱼,还在感受夕阳下最后的余温,一头独角犀牛刚从河边经过。这里河面开阔,一览无余,应是当地观看落日的最佳地点。河边有许多餐吧,露台上坐了些游客,一边喝酒聊天,一边等待日落,我们向其挥手致意,她们也手比爱心、举杯示意,笑容像花一样灿烂。沿着河岸,有一排长长的户外座椅,我们面向落日而坐,点了咖啡与茶,一边欣赏夕阳,一边品味咖啡,一边聊天嘻笑。此时,正值尼泊尔旱季,天上没有一片云彩,落日慢慢西沉,孤零零的身影,带着几分落寞,不见往日霞光万道的庄严,也没有血色残阳的凄美,只有拉普蒂河,用心中荡漾的温柔,向落日致敬,金色的水面上,波光潋滟,有独木舟划过,在粼粼水波中留下剪影;余晖映着邻桌孩童的眸子,纯真清澈,映着桌边聊天的笑脸,柔美细腻,映着抱头听风的神态,安静惬意,还有咖啡的香醇,茶的优雅……拉普蒂河畔,被这些生动的画面装扮得美仑美幻。望夕阳西下,看河水流逝,听大家谈笑,不由在内心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今,已记不清大家聊了什么,也记不得当时因何而笑,只记得在奇特旺国家公园,在拉普蒂河畔,那个下午愉悦、美好。如果说生命是一段流过的时光,那么美好已融入生命之中。
旅途中,背上背包行走是一种美,择一片风景静下来也是一种美。记得几年前的秋天,去了安徽黟县的宏村,订了花筑民宿——稻田星空,房间有近乎270度的玻璃幕墙,视野开阔,近景为金色的稻田,中景是湖泊、红杉,远景是连绵的群山,坐在房中便可欣赏绝美风景,然而我们放下行李,便去古村穿梭打卡、品味美食,回来已是深夜,尽管窗外夜色朦胧,依然迷人,但已精疲力尽,无暇享受风景。第二天临走时,望着窗外美景,心生懊悔之意。好在抵达婺源后,在花筑民宿静下心来,大家一起买菜做饭,晚餐聊得开心,讲述各自的故事,回味途中的遇见,还有那晚同伴做的葱油面,至今难忘。
一生中,我们去过太多的城市,看过无数的风景,但仔细回味,也许去过的城市已变得陌生,也许看过的风景也已淡忘,但总有个别城市、几处风景令人难忘,因为那些地方曾触动过内心。美好的时光,取决于当时的风景、环境、身体与心情,个人感受不同,应是各美其美。但那些难忘之美,一定是静下心来反复回味的美,一定是流入笔端的美,一定是走入内心的美。也许有人会说:行走在路上,是为了发现美,而安静下来,是为了保存美。这个结论并不完全,安静下来,还可以升华美。
朱光潜总结“美”的标准是完整、平衡、有光彩。旅行中,一味忙碌打卡,或总是驻足不前,都会使旅行失衡,难以感受其美,无法领悟其妙。旅行由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两个空间组成,行走在路上,感受途中的风景,那一刻我是世界的一部分;安静回味时,反思路上的感悟,那一刻我是世界的中心。通过旅行见闻,通过安静思考,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调整生活目标,优化生活路径,这可能就是旅行中的“光彩”吧。如果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这两个空间均达丰盈,且对未来有所帮助,那么这次旅行便是完整、平衡、有光彩的,应可称为一次完美的旅行。
动与静的关系,有点类似量变质变关系,动是量变,静是质变,没有动便没有静,但动是为了静,无静的动,也无意义。旅行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静谧。我爱单纯而热烈的运动,更爱丰富而深刻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