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认真读这一章节,是有感触的。一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是在向外求安全感,期待别人给我安全感,护我一世周全,二是出生在农村,刘丽的父母那样在农村很常见,甚至是亲人就是这样的。
年少的到处流浪以及家庭变故,让我生活的艰难,有那么一两年我害怕给家里亲人打电话,因为学不会伪装,学不会撒娇,即使是说说而已,都会招来臭骂。家让我不敢回,甚至不知道家是什么味道。我一度觉得我是没有家的孩子,一度羡慕别人,受伤了累了,就可以回家休息,然后再启程出发。而我就不能,就必须逼着自己去扛。后来在上班时间晕倒,住院挂针,给家里打电话说,没有换来安慰,换来的是指责,人家就能好好上班不生病,你就不能,住院得花多少钱。听了这些话,除了哭,没有什么可以说,哪怕是现在我想起来这些,仍然体会到那时心的悲凉。我来回穿梭在医院半个月,心里一直问自己要的是什么,家里给我的恐怕我穷尽一生也达不到要求,而我为什么要去满足或者在乎他们的言语,纵观多年的事情,我难道还看不清吗?至此,我开始专注自己,把心沉淀下来,关注身体健康,努力工作,存钱还贷款。那半年走过来不容易,但是我突然有一天注意到,不管是安全感还是归属感,一切都是取决于自己,向外求远不如向内求,我想要的我自己给。
是的,所有的改变其实并不容易,那些经历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只能庆幸在这条路上,我没有堕落下去。但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有些思想在家人眼里根深蒂固,即使对抗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墙外是什么样的风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被威胁不是上卫校就是去师范类的学校,我不愿意服从,就必须承担贷款学费自己打零工挣生活费。我说这些,是因为我的家人就在铁饭碗这个墙内,他们宁可让我恨他们,也不愿意尊重我 自己选择的路。我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好,上卫校,我亲舅亲舅妈在医院工作,还都是有职位的,当教师,有寒暑假,不累,可是我就是不愿意别人来安排的生活。也可以说虽然那段时间很辛苦,很绝望,但都是自作的。
我的家人乃至是家族的人,他们的思维之墙还真不少,这本书提到的墙大部分他们都有。就是现在打电话回去,他们还在不停的重复说,如果我不和先生结婚,日子过的该有多好。是的,如果顺着他们的意,工作他们帮忙找,老公也是他们介绍,他们介绍的老公的家境肯定比现在好,说不定孩子还是他们养,那样活着还什么劲。反正我不愿意过那样的人生,我的人生我做主,我想要的我自己给。
如今已为人母,我并不会复制我家人养育我的模式来养育我的小王子,我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愿做儿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