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一名大学生,不是211或者985的一名大学生。为何强调这点?因为在很多别人的设想中,一名知名高校大学生的话会比那些不知名本科学生的说的来的更让人信服。这并不是什么有偏见,而是事实。好了,扯回话题。自己想分享,说一说自己的高三路程,不论惊心动魄,只有淡淡人烟。
高三,对于每个人的记忆来说,大多数还是比较难忘的吧。确实,那方方的屋子,机械的生活,情绪的集中,说的夸张点,大家都是经历“生死”的兄弟。高三伊始,便断了一场情愫。对方是个优秀的男孩子,关于他,我觉得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作祟,把明明大家只谈谈篮球的友谊,当做成我很懂他的错觉。高三的开始,想了很多,一颗好好的心确实没有动摇。总不说,文科生的多愁善感,我了结一件事情,总喜欢通过某件事情为结点。那次,晚上的时候看了场电影,偷偷的窝被窝哭了一下,这样就算过去了。
开学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还是很满的。在这里也跟朋友们分享自己的作息点滴。早上五点半起床。总是听别人说早上五点起床,在书桌前背书,然后洗漱上学。这样的方法在我这里行不通,总会背着背着倒回床上。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吃饭,六点钟左右到学校。这里添一个小插曲。早上去学校的时候也会遇见同学或者认识的人,会暗暗的打量,然后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就想赶在别人前面到班级,这样仿佛自己更加的勤奋一点。(额,当时咋想的)到了学校以后,便是一个字“读”。我的早读有点不一样,我会拿书出去在走廊上站着读,因为怕打瞌睡。文科生,重要的政史地,和双语是早读的必备。在被双语瓜分的一个星期里。六点到校直至早读开始的时间段,全给了政史地。就是这样,时间根本不够用。总想着多背一个知识点,多看一点。但是这样会影响下一门,于是乎,早读下课的时间也没了。高三的学习生涯里,我很神奇的做到了语文与数学课很少打瞌睡。语文课,跟着老师去学,再加上我们语文老师长得好看(嘻…嘻)到后面越学越起劲,在好几次考试里,成绩也都挺好。数学课不打瞌睡,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不打,其实不知不觉睡着了。我一般捧着脑袋去听课,就这样,捧着脑袋睡觉。然后呼的一下被同桌拍醒。剩下的课程就不多说了。值得提一提的是英语课,因为英语老师比较狠辣(有时间再跟朋友们扒一扒)所以不敢睡,我们班的英语电影倒也没少看。
中午,回家吃完饭就到房间里去做星火,每天雷打不动的三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改错,做完就改。学到一点再休息,午觉的重要性不用我去强调,当然也有个别人士表示不睡午觉也可以,这个毕竟少数。睡到两点起床,上学。晚上,我是不回家的,因为来回颠簸一下就花二十分钟。在学校外的小摊贩那买点面啊饼啊,回班级边吃边聊。晚饭后的闲暇时间是我对高三记忆里最难舍的。站在四楼上,看着晚霞和对面的高楼和同学扯扯未来,侃侃八卦。后来的项目变成了,和两三个好友,顺着学校的走道散一圈步。晚自习前照例的安排考试,一堂课的时间,考完上个厕所然后是听力。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教育方式,目的是一致的。晚自习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等下了晚自习,主动留堂的会继续奋斗,大多数选择回家自习。晚上总结自己白天的进程,布置第二天所完成的事情,我总是会拿小本子去安排事情,如果事情比较的多,有选择性,那我写的也会宽泛。我的罪恶感和满足感,在于划小本子的那一刻。很托于物质又很难改。在高三时期,获得了一本好书《菜根谭》。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往后阅读一篇,夜晚,静谧的时刻,去养养心境,像在月光下去滋润一颗莲花种子。高三的重压下,我的心态保持的还算可以,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作为文科生,高三的时候不建议晚睡,建议早起。其实也是晚上给自己一个稍微合理的理由去睡觉,减轻负罪感。
高三,心智的改变,让我有些爱去感慨人事,那时候由喜欢写诗,转变为喜欢写一些看似文艺范十足的话。仿佛是一瞬间看透了人世,看尽了世态。端起的一份苍凉感,还是满满当当的,但是流于笔下的一些文字,显示了文学素养的缺乏,很多的感情,无法用更恰当的文字去包含。当时觉得,写的模模糊糊的话语,让人看不懂,看不懂即是高深,现在再去翻看那些,有些语句还觉得挺好,有些则觉得好笑。高三,竟也让我文艺范十足。那个拿起笔便舍不得放下的时候,也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写了这么多,散散闲聊,没多少专业性的建议,只有自己的高三路程。朋友,你若看完了这篇文章,何不留下你的文字,和我分享你高三时候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