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广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仅从人口的数量上来说,就已达到了惊人的14亿之多。
那么,一个如此之多人口的国家,是如何保证到每个人都可以吃饱喝足、安居乐业的呢?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可以吃饱饭,这都得要感恩于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学》《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等方面的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
然而,在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之前,你知道中国人是如何种植出优质的粮食的吗?为什么说对粮食的敬重和对土地的敬畏,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呢?
在《中国食物:粮食史话》这本书中,作者就给读者清楚的讲述了关于中国粮食的历史。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从中解了到粮食对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性,还了解到了从粮田到餐桌的粮食演变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尊重自己的劳动所得的人,才会懂得如今居安思危的真正含义。
从本书中得知,原来地球上最早的农业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大概在距今10000~6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驯化野生稻了。而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粮食就多达十余种,它们分别是水稻、玉米、黄豆、大麦等。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马铃薯、辣椒、番茄等等食物,在不同的省份还有不同的叫法。尤其是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也许还有不少人会对青稞这种食物记忆犹新,据书里说,当年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还吃过不少青稞呢。
身为一名80后,我承认自己没有经历过受冻挨饿的日子,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在面对吃饭这件事情上有多么的重视。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那些为了让我们今天的人能够吃饱穿暖,他们需要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也许在此之前,就有人认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是生活的常态。可是你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物质是多么的丰富,所以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这就如同莫言所说的那样:“吃饱穿暖,没病没灾,隔三岔五还能吃顿好的,偶尔还能睡到自然醒,肥嘟嘟的一身福气!人这一辈子,要是能够逃过天灾,躲过战乱,不遇歹人,不生大病,就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要是还能够家庭和谐,收入稳定,三五好友,那更是天大的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