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对茶是不屑一顾的,宁愿泡一杯咖啡,或一瓶饮料,咖啡与饮料对味觉的刺激能让人获得片刻的满足感,瞬间满足味蕾的要求。这样的味道几乎不需要体会,随饮即到,年轻时愿意享受这样瞬间即得的味道。年龄渐长,慢慢地对茶有了一点感觉。
更多时候的周末,泡一杯茶,读一本书。茶的味道需要慢慢回味与体会,书的内容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消融,两者之间如此和谐,又如此融洽。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茶也仅限于茶水的润泽,其他便无其他。如何选茶,如何配器,如何冲泡,如何品味,这些都如白纸一张。对于茶,只用了最简单的方式,热水、茶叶,仅此而已。
读了这本书,对于茶的认识,终于从模糊到了清晰。原来印象中只有红茶、绿茶,没想到,茶叶的分类如此之多,绿、红、白、黄、黑,每种颜色都对应着不同的制作工艺。同学说,她在经营黑茶,我问她:黑茶与普洱有何区别。她竟不知如何作答。原来普洱是黑茶的一种,是经过湿堆后天发酵而成。而我近来最喜普洱,浓烈的茶香,温润着胃与味蕾,让人备感舒服。
对于书中提到的白茶,我特意读了几遍,刚好又得了一盒安吉白茶,对照书中的描写,先从外观开始打量。白茶最好放在玻璃杯里,冲泡下去,可以看到茶叶轻腾翻飞的姿态。白茶口感略淡,茶香弥漫在齿间,即无普洱的浓烈,也无绿茶的香气袭人,喝下去,一股淡淡的清泉,香气淡却久远,喝下去仍感唇齿留香。为何叫白茶,是因为茶叶上覆了一层白绒绒的白毫,故名为白茶。仔细观察了手中的白茶,与绿茶相比,是更为白淡。
边读书边识茶,果真最有进益。读的那日,正值端午。书上说,端午当日中午时分的泉水是最好的泡茶之水。居住在72名泉的城市,泉水最为常见。遗憾的是,端午当天去了另外的城市,与端午节正午时分的泉水擦身而过。据书上介绍,这样的水泡出来的茶别有一番风味,今年就这样错过,明年一定要接了来专门冲泡一杯。
除了茶,冲茶的器皿也重要。我喝茶只是为了解渴,随便一只玻璃杯,就当是冲茶的器皿了,有时自觉辜负了好茶。紫砂壶无疑是最好的泡茶的器皿。看了书,翻箱倒柜地找到了家里放了许久的一只壶,不是不舍得用,实在是懒于拿出来。
作者写到,判断紫砂壶的方法之一就是湿水后,真正的紫砂壶颜色略深,假冒的毫无变化。用此验证后,家里的那只虽然外形有些繁杂,但是真品无疑。用其泡了茶,风味确实不同。
对于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叶公好龙的阶段,对其蕴藏的丰富的内涵知之甚少。借由这本书,梳理了茶的知识,了解茶的概貌,对茶亲近转为亲热异常,现在也更享受于泡一壶茶,品一杯茗的状态。在茶叶翻飞的茶水里,仿佛看到了心灵在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