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午12点20分,接了朋友电话,下午两点出发,旅游去。匆匆回家,做饭,吃饭,收拾行李,出发,真真的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驱车三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龙潭镇,一个没有多少人家的小山村,村里房屋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有的院子没有围墙,临街而建,天井连着大街,更开阔了,坐在院子一边用餐,一遍欣赏远处的青山,真有点儿天高地阔地用餐,心旷神怡于心间的惬意与舒适。有的小院有围墙,但围墙全部用石头砌成,参差而尽显自然的朴拙。有的农家门口用石头垒成一个小花坛,凤仙花、牵牛花、鸡冠花、金菊……各色花点缀着小山村的街道,也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恬淡,闲适。
我们住进了一家农家乐,干净的小院正中央有一棵梨树,更奇特的是这一棵梨树上竟然结了四种不同的梨。因为下着小雨,主人说现在不能摘,摘下来会烂的。我们也只能望梨兴叹了。说来也巧,啪嗒一声响,树上掉下一颗梨,朋友赶紧捡起来,洗洗,咬一口,连说“好吃,好吃”,我也接过来尝了一口,真好吃,有梨的甜,还有说不上是哪种水果的香味,是哪种香味呢?是香蕉?是菠萝?都有。为了多尝几个这香甜的梨,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尽显调皮孩子的天性,爬上了平房顶,拽着一个结满梨的枝条夸赞,然后猛一松手,三四颗梨就掉了下来,几个孩子争相捡起,美美的品尝了一番。
第二天早上,我们开车去西沟。夜里下了雨,山路更不好走了,仅容得下一辆车的山路,弯弯拐拐,一边紧傍高山,一边咫尺悬崖,路两旁的树木枝条啪啪地拨打着车身,坐在车上,整个心都是悬起来的。终于到达目的地,把车停在了一个开阔的地方,我们带上食物和水,开始进山沟了。
因为刚下过雨,山谷里雾气升腾,近处的山、树尚可看得见,远处的则封锁在茫茫的云雾里了。眼前青山,巍然屹立,任层层云雾缭绕,弥漫山间。云雾时而浓重,时而淡薄,就像天地间站立着一个画家,挥舞手中的画笔,胸有成竹地涂涂抹抹,一副水墨画就凌空挂起了。
行至龙浴湖,湖水碧绿碧绿的,清澈而透明,湖上漂着竹筏,让人蓦然想起桂林山水的画面: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人感觉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看到这般美景,一群人不亦乐乎,行李一放,就跳上了竹筏,只可惜没能保持住平衡,一个个扑腾扑腾都落了水,于是乎,落水的惊叫声,随之而来的欢笑声,在山谷中回荡。老仝则躺在竹筏上,漂呀漂,把自己完全融入这幅山水画中了,真是悠然自得的很呢!
我们顺着山沟,迎着溪流而进。悬崖兀立,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如串串珍珠滴落,形成了晶莹透亮的珍珠帘。
山中瀑布多样,有的水流急促,离地不远但水势挺大,发出轰轰的雷鸣;有的涓涓细流,从陡崖上轻巧地一跃而下,水流四散飞溅开来,水珠变成了粒粒珍珠;有的瀑布从层层叠叠的岩间跌落,水流碰到嶙峋岩石就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洒落。我们故意站在洒落的水珠下,尽享这山间独有的清凉。
溪水静静地流着,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不禁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一句:“皆若空游无所依”,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谷底的石头大大小小,奇形怪状,我们踏石而行。孩子们蹦蹦跳跳越过石块,哗啦哗啦淌水而过,我们这些已年届不惑之人,也学小孩子样淌水、越石,时不时来个连环跳,还爬上高高的大石头,对着大山呼喊,感觉返老还童般年轻了许多。
山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少了灵性。西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