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eg
与“情景型无趣”(比如,当我两个小时都枯坐在候诊室等我的泌尿科医师时那种无趣的感觉)相比,“存在型无趣”是指一个人将自我封闭起来,无法在任何事物中找到意义,这样的自我,往往连尝试去寻找任何事的意义都不愿意。。。
一旦生活中缺少了有意义的事,一切都会变得无趣。说到无趣,一个感到无趣的人,甚至渴望自己有所渴望。他有时间,但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他快无聊死了。我们这些容易忧郁的人太熟悉这种存在型孤独的感觉了。
所以,据斯文德森所说,为了填补这些时间,现代人开始忙于建立个人目标,找寻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及最重要的——寻找新事物。新的经历和事物不可能会无聊,对吗?并不,它们显然很多时候也很无聊。好容易当上公司副总裁,下一个目标紧接着又出现了——成为资深副总裁,然后当总裁,接着去一个更大的公司当总裁,再然后换一个比先前更大的公司。。。这样下去,人们会觉得看不到头,也用不会彻底满足,到了某一个阶段,你甚至会觉得目标全无。——摘自《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丹尼尔.克莱恩
做企业辅导的这些年里,有一点我是越来越确信——组织绩效来源于组织成员每天有价值的工作,而有价值的工作是基于目标和方向的。如果组织成员没有发自内心的、成熟的个人目标,他们也很难对组织目标、使命和愿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那么,他们的日常工作行为,就会无聊、无序且毫无效能。这个时候,他们日程表中的行程,只是为了满足管理需要,而非价值创造。所以,看起来行程满满,然后,真正对绩效目标有价值的工作却不多。因为,他们的设定目标的基础错了,这个目标和计划只是给别人看的、填补时间以获得薪水的形式,而非能够创造价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