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在学校做内部情商分享时曾经提到:女儿期中考试, 数学得了80分,在发成绩的那天,我只做了一个动作: 微笑接纳。 然后问她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女儿说:她对自己很满意。 于是,在那个当下,我只能做“接纳”那个动作,如果我做了指责或不满,或给出提高成绩的建议,女儿只会收到一个信息:我不够好!所以,为了保护孩子最珍贵的自信心, 我选择管住自己的嘴。
但这是否代表我就对这个成绩听之任之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追求优秀,是每个人以及每个家庭内心的天然动能。区别在于,何时给予帮助以及如何帮助才更有效!
当期中成绩全部发下来之后,四科成绩,其余的都在90分以上,达到了我们之前追求的心理预期,只有数学不理想,于是我清楚的知道了: 女儿在数学上需要帮助! (明确下一阶段目标)。
自主学习,是完全放手不管吗? 不是的! 是在孩子自已掌握学习节奏的前提下,当他需要帮助,并主动提出请求的时候, 我们再及时的给予支持和帮助。(因为有些技能,没有人辅助,孩子就是学不会。)而专业调查研究也显示 : 家长适度的学业卷入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还对孩子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思路清楚了, 于是我就等。 当女儿再做数学作业的时候, 我就在女儿旁边看书了(其实是在为辅导她做准备)。不出意外的,女儿开始有不少不会做的题目,并发出帮助请求。 这个时候,我便很自然的开始协助了。并在每一次女儿答对的时候,夸张的使用正向语言进行强化:“你的理解力太棒了”、“你一学就会”、“数学对你来说真的很简单”,“下次考试,不要这么谦虚了啊”。 这些语言里面,没有指责 、不满、焦虑(当然前提是,我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坐在她身边)。
为什么这么做呢? 旨在帮助孩子建立与数学的良好关系,使她在遇到的这个挑战上减少压力、建立正向脑神经网络,形成积极的认知,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至于下次考多少分,那是下次的事, 是对学习过程的检验。写到这里,自己感到有些小兴奋呢, 内心十分期待女儿期末的数学成绩。
如果不经过训练,就想要孩子直接给高分, 直接爱上学习,这要求也是蛮过分的。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