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周四
*近来带了个实习生,小姑娘个头不高,话不多,但通身的伶俐劲儿,做事的利落劲儿,尤其是她做事中散发出来的那股子主见和自信,接触没几天,就把我吸引。
要知道,带过不少实习生,这些20刚出头的大学生,给我的感觉,很多在做事上还像个孩子。要么是依赖心比较重,你说一句,他们就动一下;你不说,他们就不动,也没想过要来问问你需不需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么是没主动性,你交代一件事,他们每干一步,都要先问上你好几遍,“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哪怕是昨天才做过的事,今天让他们再做,依旧是要再问上一两遍,给你一副“反正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执行”的神情。
这个小姑娘,在交代她做事的时候,她会主动说自己的想法,还会问“另外一种方法去做是不是可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她做过的事,第二次再让她做,她会麻溜的去办。有些事没指派给她,她也会跟着看,跟着学,然后主动去讨要“让我做吧。”…
*有次闲聊,我随口问她,“你在家,父母对你比较放手吧。我看你挺能干挺能做主的。”
小姑娘有些得意的笑笑,“从小到大,我爸常说:我是我自己的一把手,若是我对自己的事都不上心不负责,别人再上心也没用。”所以,从上高中,尽管我没住校,我爸妈管我也管的不多了,我回家看不看书?平日买什么东西?上学和谁玩,还有大学报志愿…很多大事小情,他们都由着我。
之前,我爸妈还开玩笑说,“勤大人容易养出懒小孩;所以他们要懒一点,好把我养的勤一点。”
*这“勤大人懒小孩”的话,我妈也说过。可如今,我就在不知觉的包办着孩子,处处要管着孩子。怪不得,我发现,越是我上心上劲儿要孩子怎样怎样,他就越没劲儿去做或故意逆反着不想做。怪不得,孩子现在就像我说的那些个实习生似的,依赖心重,少主见,干个啥事,都要一遍遍的问我,你说一点我做一点…
是呀,我非要当人家的事的一把手,人家当然不为自己的事上心上劲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把手,都得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主动和负责。
我们做父母的,若是事事都替孩儿当家做主,怎么指望孩儿能真正的长大,能为自己做主负责,能独挡一面?
是,网络上,书上,有太多的论调,“父母做好了,孩子就好了”。完全是这样吗?
那天和朋友说起这个话题,朋友说,别给“父母们”太大的压力了,也别把孩子的什么好坏对错成就与否都往“父母”身上推。
也许,不是“父母做好了”,而是“父母做对了”,孩子就好了吧。
至于父母怎么才是“做对了”?我想,这也没有定论吧。各家有各家的经,父母们还是不断学习,不断修行吧。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奴隶社会转载 李松蔚的文章《我做好了,孩子就好了吗?》
*整个对话,师兄师嫂一直在自责:“我”这里做得不够,“我”那里做得不够,“我”试过一切方法,他还是不肯好好学,“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一切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一个字:我。
仿佛父母应当为这件事承担百分之一百的责任。我做好了,孩子就好了。
但是好好学习,究竟是谁的课题呢?
孩子的课题。
养孩子不是照着图纸搭模型,只要你操作正确,最后就搭出那么一个东西。养孩子是种花,盖上土,浇上水,你还要一段等种子自己发芽的时间。
*关于教育孩子,你目前掌握的理念几乎全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
它们都把太多责任放到父母身上了。
有太多文章教“你”应该怎么做了,是不是?
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你应该学会这种技巧;你是否能掌控你的情绪?你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你最好早做一点准备;你要小心,不注意的话,你可能会毁掉你的孩子。— 最后一句话像恐吓么?是的,它们不惜恐吓你: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妈妈!”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这些理念是在胡说八道吗?不是,它们各有道理。
但它们最多只有一半的道理。它们强调的是,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它们根本不关心,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所有这些道理,都是讲给父母听的。它把父母捧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仿佛一个养成游戏的玩家,孩子是他们操纵杆下的角色。你花了多少心血,就能在这个角色身上收获多少成长。如果成长得太慢,是因为你太懒。
这种理念,完全把聚光灯打在了父母头上。
它在暗示:孩子怎么想不重要,你才是他人生(至少前半程)的主角。至于他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主见,不明是非,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
而后,你的孩子会准确无误地接收这个暗示。
*尽心尽责陪伴的父母,居然从来没听到孩子的梦想。
只要问一句,耐心等一等,孩子就会说出来。
他们却一直满心焦虑:“我该怎么做,才会让他变好?”
父母需要的不是学习一套对话的技巧,而是改变一套理念。
一句话:孩子是他自己的主角。
就像上面这段对话,平平无奇,没有任何技巧,仅仅只是把孩子作为主角的一次访谈。难的不是怎么做访谈,难的是怎么不把它变成一次干预。
如果想要干预的话,对话就会是这样:
— 我不喜欢学习。
— 可是(我觉得)学习很重要啊!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对话会是这样:
— 我不喜欢学习。
— 哦,那你喜欢做什么呢?
如果是想干预,对话还会这样发展:
— 我想以后当明星。
— 你可拉倒吧!(我觉得不现实)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
— 我想以后当明星。
— 你有没有具体想过怎么做?
想干预的时候,会这样:
— 我讨厌你们管我。
— 我们不管你怎么行?(我们不放心)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
— 我讨厌你们管我。
— 如果我们不管你,你会有什么打算?
*以孩子的视角来沟通,在亲子沟通中是一个重要课题。
分清楚孩子的责任和家长的责任;
把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自己;
在此基础上,为孩子的成长赋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zKp0lej7yzg3oBIWOxH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