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圆小姐洗完澡情绪低落地和我说:妈妈,我有个事情和你说,难得闺女要和我聊心事啊,我赶紧温柔地问她:什么事情呢?圆小姐停顿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我有时候撒谎了”“什么时候呢?”“就是那次说幼儿园里没有点心吃,其实是有的”哎呦,我的宝贝儿,你的“自知力”开始萌芽啦,谈话最后以:所有秘密都要告诉妈妈哦!结束。那么和孩子相比,你的“自知力”在线么?且听今日发问
11,和孩子相比,你的“自知力”在线么?
中国有句老话“人要有自知之明”说明能“自知”是一种“明白人”的特质!在心理咨询临床诊断里,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分别是: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2,精神的内在协调一致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而在第一条里面,临床诊断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是否有现实检验能力”。
圆小姐说的这件事,我回忆了一下,是很久之前,有次放学回家来说,幼儿园没有点心吃,经常觉得很饿,长辈急了,赶紧让我问问老师和别的家长,结果当然是有啊,但是当时也没有特意去教育圆小姐,觉得小朋友分不清主、客观世界很正常,不能简单定义为撒谎,逐渐成长起来就会好了,现在总算等到她的心理“自知力”萌芽了!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能碰到真正心理活动异常的事件,但是有些轻度的如:
“总觉得出门的时候没有关门”
“总是觉得手没有洗干净”
“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
但其实,门已经关了!手已经很干净了!也没有同事议论你!
上诉情况,如果持续时间短,引起痛苦轻,不影响正常生活,换个环境不治而愈,则不用特别在意,但是有些案例里,出现了“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幻听幻视”则是“无自知力”和“自知力不完整”的表现了。
引申开来想到,社会新闻里也不缺少这样的“自知力”缺失的事件,那些不顾银行阻止,不顾警察劝说,一意孤行要汇款给骗子的电信诈骗案受害人,不也是无法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的么!甚至于把证据摆TA面前也是不肯承认的,还怼一句:你不相信就算了!所以,吾日省三身,问问自己“自知力”在线么?
临睡前,小妞又来一句:“妈妈,你觉得吃了人参果能长命百岁么?”
“你觉得呢?”
“我觉得不能唉”
“为什么呢?”
“那个是故事里讲讲的”
嗯,圆小姐,你已经开始分的清故事情境和客观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