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到故乡,很难忽略余光中的《乡愁》。天才的诗歌需要天才的比喻,而在这首诗中,作者前后用了四个意象来比喻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将分离视为乡愁,这四个意象无一不与分离相关。如此看来,要想解决作者的乡愁,只需要把分离变为团聚。余光中的故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山河湖海孕育了中国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亲。余光中有他的幸运,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但是,对于现在我们,乡愁又是什么?高铁以朝发夕至的速度将世间所有的分离化为团聚,我们大声宣告:乡愁不复存在,它已被高铁,已被飞机,已被互联网,已被任何时速300公里以上的传输方式所消灭,以后留给我们的只有异国的乡愁,或许在将来还会有跨越星球的乡愁。但是乡愁真的消失了吗?在雨夜房檐下,在灯火阑珊处,在玻璃幕墙旁,我们会望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