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邻居家的闺女又和父母吵上了,又哭,又打的,高考把这一家子折腾的没有了爱!父母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全都化成了辱骂,爱变成了巴掌!谁的责任?!”
同事的朋友圈,刚更新了一条这样的动态,我看完,眼前出现一副画面,画面上对峙的双方,眼里充满了怀疑,愤怒,责备,像亟待冲上去撕咬的兽,怒气腾腾,仿佛是敌人,是对手,是仇家,是急于报复和决绝的人。但看不出一点点,是亲人,是家人,是血缘相融的人,是曾经相亲相爱的人。
也许,我想象的画面有点过了,事实并非如此?也许,巴掌和辱骂并没有落在心上,渗出道道血印?也许,这只是暂时的战斗只是表达彼此的不满?也许,失望之后还会悔恨然后道歉拥抱再惺惺相惜?……
我不知道。我猜不到结局。在这个高考结束分数揭晓填报志愿的时刻,那些孩子和父母的心,如同这室外的天气一样灼热。思来想去,比较来比较去,询问来询问去,辗转反侧。我们昨晚从新郑回来,亲见四姑一家为表弟选报志愿的斟酌,谨慎、犹豫、估计、查看,那份认真,前半生都不曾遇见。在家长的眼里,天南海北看似都在孩子手里,他们选择,其实还是想把线牵在手里,想看的时候,抬头都能看一眼,不至于飞到天涯,仿佛被流放到蛮荒之地。
幸运的是,他们商量,尊重,尽可能的取得一致意见。没有抱怨分数的高低,没有谴责偶尔的松懈,而是把孩子当了生命,在平等的对话中,和往常一样,爱与被爱。温度正常,心意相通,家长在交流中承担着责任,孩子在聆听中选择着未来。我们一致认为,大学的门开了,无论进去后是不是理想,都不要后退。要相信每一所大学,都只是平台,怎么演绎你的几年青春,怎么历练自己塑造自己,怎么为你的将来养精蓄锐,怎么铺垫你出校门以后的路,这才是关键。辜负还是把握,珍惜还是虚度,你做主。
就像我今天看到的木槿花,她就那样热热的开放在花池里,没有蜂蝶光顾,也没有人来,它却没有偷懒,只开自己的花,每一片都舒展,仿佛观众三千,一睹芳颜。若不是我们班的清洁区在这里,这株花又刚好在清洁区的范围里,我无法遇见它。在这样赤日炎炎的上午,我怎么可能跑来看它?而它仿佛开的很自由,很开心,浑身上下洋溢着生命之光!
木槿姣好。因为它对生命充满了热情,和爱。
孩子们,你们还好吗?父母们,你们还好吗?不要忘了初心,不要忘了,孩子怎么做孩子,父母怎么做父母,还有彼此,怎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