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相关性疾病,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糖尿病人,甚至有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可能超过了10%,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可能占到全世界糖尿病总人数的1/3。糖尿病是胰岛贝塔(符合)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症,主要的症状可以概括为3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减轻。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测定任意血糖,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三项指标中其中的一项联系两次测量升高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ol/;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1mol/l;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ol/l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有糖尿病的,子女更有可能得糖尿病,但是,膳食因素仍然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实际上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营养相关疾病的共同特征,吃得好,动得少,饮食精致丰盛,营养过剩,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产生上述疾病。
糖尿病说到底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人体经常处在这样的高糖环境中,容易得器官的病变及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有80多种,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脏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眼部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等,这些并发症,最终会导致病人致残致死。
目前医学上对糖尿病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有效预防,也就是,无病防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致残致死。糖尿病人如果能够通过饮食调整,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推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总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均衡营养,控制血糖。
首先坚持选择低热量的饮食,每日三餐可以按照1/5,2/5,2/5来安排三餐的膳食热量,尽量采取少量多餐制,防止餐后血糖急剧升高。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到每日总热量的1/2,多食用五谷杂粮,不吃糖和甜食,水果可以使病情不吃或者少吃。
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纤维素。每天可以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一般可溶性纤维素主要存在于水果中,非可溶性纤维素主要存在于全谷类食品中。
每天摄入适量的脂类物质,油脂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每日总热量的20~25%,一般病人每天摄入50克,肥胖型病人应减少摄入,每天摄入25克。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按每公斤体重0.8克来计算,一般病人每天摄入30~40克,肥胖型病人,因为减少了脂肪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增加为每天30~60克,出现眼部病变的病人需要补充维生素a出现神经病变的病人需要补充维生素b等等微量元素。
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糖尿病人应适量补充,另外钙锌等矿物质也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量补充,但糖尿病人应控制食盐的摄入,控制血压,糖尿病人应戒烟限酒,因为尼古丁可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降低心脑氧气供应,而酒也含有热量,可以升高血糖,一升啤酒的热量相当于800毫升牛奶,或500克瘦肉,或250克的面包,另外酒精还会抑制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可以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加重肝脏的负担。糖尿病人应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容易导致酸中毒,白开水,矿泉水,淡茶水,都是很好的选择,绿茶当中的茶多酚可降糖抗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中。现实糖尿病人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素,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