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能力,越是学习另一种教学模式,越容易成为邯郸学步。我始终相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一些教育专家所接触的教育群体与我们有差别,所以我们不能拿来就用,我们只需要借鉴适合我们的那部分,以我们坚定不移的脚步向着那个立在教育里程碑上的目标去往前一直走就是最好的。一位博士教授在分享课文“乌龟探出头来要回大海,结果被人为的干预,导致这只侦察兵乌龟发出了错误信号,结果大量的它们成为了海鸥的美食。老师说:“如果普通的老师随意批判那个好事者或者海鸥或者乌龟都是对学生的错误导向,如果只是总结出人类也要按照大自然规律办事,这很肤浅!最后老师总结上升到了道家的无为。乌龟看似可怜但也不能大量繁殖;海鸥看似贪婪但它们也有嗷嗷待哺的小海鸥需要养,人类无知就会犯错不自知。所以需要让学生接收到无为的高度去看待大自然的生死之道。我个人觉得以这样的高度去模糊地告诉孩子强调他们的无为才是最好的为的辩证观点,才是对学生的误导。作为成年人,拥有了无数的知识储备,能判断善恶以及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尚且做不到无为这么高的境界,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最大初衷是让孩子有为以后的反思。当那个帮了小乌龟一把的孩子看到因为自己的帮忙而让更多的小乌龟丧命的时候,自然给了那个孩子最大的启示。而海鸥吃小乌龟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人为干预的机会毕竟只是偶尔的少数事件,那么假如上升到遇到同伴有危险,孩子究竟是为还是不为,我觉得交给孩子合理的保证自己安全下的为才是社会向上的价值观。否则当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觉得评一己之力办不到的事就选择无为,那这个社会怎么会充满挑战与希望?后来老师又列举了自己留学时深有感悟的现象:美国家庭都是落地大窗户,他们不会装护栏什么的防贼,因为他们手里会有枪,如果有人敢擅自闯入,主人可以开枪保护自己。尚且不说打死人需不需要负责任,单就老师认为美国人说的一句话:我的家除了自己和亲人,就是总统也不能进。其实背后就是两个国家身后的历史的不同,纵观西方发展史,它们的朝代更迭大都是养虎为患,恩将仇报的继承者们,而中国,在古代最鼎盛的大唐,我们都是以博大的胸怀海纳四方客,将有能力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奉为上宾才是我们的待人接物之道。所以,教育永远是动态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我们的每一次探索都应该基于孩子们本身的状态,我也想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希望我们一直在反思的路上。
适合的教育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