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精神医学家、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克.弗兰克在行医时,经常问遭逢巨痛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有人说是为了子女,有人说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人说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弗兰克医生从长期的科学研究中,逐渐发展出他独创的“意义治疗法”,也就是给那些在生活中受到巨大打击者寻找出意义与责任,让他们能从死亡的边缘走回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所以,弗兰克发展出来的“意义治疗法”,从本质上来说即是让无法活下去者也能拒绝死亡,让他们能从“鬼门关”转回来,重新步入世间的正常生活。
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找到了生命的航向和动力。任何人,无论在何种恶劣的处境里,只要保持某种期待,有一个活下去的目的,那么,他就可以忍受任何痛苦与灾难。反之,即使在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里,若没有生活的期待,没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就相当容易地走向自杀的不归之路。所以,弗兰克指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弗兰克自创的“意义治疗法”的重点是放在将来,指向于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客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一个人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自然对前途充满希望,他的身上一定充满正能量,他也不会被眼前的挫折、困难击垮。
弗兰克的“意义治疗法”对我们当代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存空虚感,找到摆脱虚空、回归积极状态的途径。
利用弗兰克的“意义治疗法”应该可以转化差生。差生只所以不好好学习,主要是学习精神空虚,找不到学习对个人人生的意义,所以被眼前的学习吓倒。所以转化差生,就要让差生看到自己的前途,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希望。这个前途并不一定是学习考大学,而且基于差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帮助差生认识自己,引导差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转化差生,也是最有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