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9

素读分为歌诀和吟诵,歌诀是把古诗文配上音调后给唱出来,就像我们唱流行歌曲一样。而吟诵和朗读不同,古诗文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诗文的意境是体现不出来的,而吟诵则不然。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我们现在可以将“素读”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实际上,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以这种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法,目的是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功效。日本的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提到“素读”对夯实自己文化根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素读”的特点:一是所读的书籍必须是经典文集,是足具“种子能量”的文字(卡尔维诺语);二是对诵读的内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读成诵;三是不求急功近利,但求储备充裕。因此,“素读”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目标上追求大量积累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我国古代私塾先生为了获得“素读”的效益,片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现代课堂当然不能照搬。然而,“素读”的方法不能丢,后人应该设法让“素读”获得“素而味鲜”的功力——教学方法不枯燥、不乏味。

在最黄金的记忆阶段,我们要先从本民族的经典读起。因为,母语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语言。 就启蒙教育的读本而言,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比如,明清时期通用的蒙学读本,尤其是诗词,不仅是儿童识字的好教材,也是促进童蒙养成教育、培养语文兴趣的趣味读本,在低年段可大量背诵。

素读的作业最好在校内完成,留为家庭作业,学生很少能主动完成。一本书,坚持每天几行,化整为零,寒暑不变,日有所诵,总能背下来。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早读 10 分钟,下午10 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 5 到 10 分钟,坚持数年,奇迹就发生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