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说解放战争拖不得、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抗日战争快不得的原因,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已经有详细赘述。而解放战争脱不得的原因则跟二战后影响世界秩序的亚尔塔体系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际,即 1945 年2月4日至 2 月 11 日,英美苏三国首脑在克里尼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举行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中,美苏认为中国不可能是二战后世界军事的领导者之一,对中国二战后的定位只是地区强国性质的区域性国家,如同今日的伊朗和印度,所以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获得完整的武昌权力。但是因为中国特殊的地缘环境,美苏都不能接受一个完整中国的存在,一个内部分裂,一国两制互相对抗,而又不会引起两个阵营全面战争的中国,才是美国和苏联想要看到的。基于这个事实,美苏在二战后把蒙古划分出去,把东北的势力范围划分给了苏联。在 1946 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开始,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不管是军事装备统治地区还是军事人数上都强于解放军。为了维持双方相对平衡,苏联在东北给予了解放军武器装备上的援助,国民党军队虽然占据优势,但是后面局势怎么发展依旧不明朗,美苏双方都持观望状态。
在这之后一直到 1948 年6月,从外部看来,国军虽然进攻不顺利,但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败象。国军在中原地区还是一片大好,大量根据地仍在国军手中。解放军虽然在东北形势大好,但也尚未表现出能够攻下大型城市和歼灭国军重型兵团的能力。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依旧困难,山东根据地损失也比较惨重,这个时候局势如何发展依旧很难说,双方依旧能维持相对平衡,美苏都犯不上出兵干涉,双方依旧持观望状态,所以在 1946 年6月到 1948 年6月,双方都没必要介入。而正在此时, 1948 年6月 24 日,柏林危机爆发,苏联试图通过封锁锡柏林,让西方放弃对锡柏林的占领,以实现对整个德国的赤华。此时对美国来说,与中国潜在的危险相比,欧洲正在蔓延的赤化趋势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因为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就已经将中多欧大片国家纳入到自己势力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实际上只占据半个欧洲,而剩下的半个欧洲在苏联的操作下正在全面赤化。
在其他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势力极其强大。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在 1948 年全面掌权,西方支持的政治势力被彻底驱逐。其次是苏联和南斯拉夫支持的希腊解放军一直在与西方支持下的希腊政府作战,苏联试图将希腊也纳入红色阵营。法国共产党在二战后成为了法国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意大利,共产党则一度十分接近在大选中获胜。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左翼势力也非常强大,英国甚至被苏联渗透成了筛子,在整个欧洲都有可能被苏联全面赤化的情况下。
柏林危机爆发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投入到与苏联在欧洲的对抗,因为欧洲才是决定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关键,亚洲的中国成为了次要事件。而正在柏林危机爆发后的三个月, 1948 年9月 12 日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 1948 年 11 月 16 日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发动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1949 年4月渡江战役。到 1949 年5月 12 日柏林危机结束的时候,江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全面崩溃。
柏林危机的过程与解放战争局势的彻底逆转,到奠定胜负的时间几乎完全重合。豫东战役开始时间比苏联封锁西柏林只早了 7 天,而柏林危机完全结束,距离山海解放也只剩 14 天。整个解放战争最关键的一年里,美苏双方都在欧洲进行全力以赴的对抗,任何一方都拿不出多少力量投入到中国,如此巧合的同步,甚至引发了后面的阴谋论。综上所述,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美苏一直都没有什么好的接入时机,前期不必介入,中期不能介入,后期无法介入,只能进行象征性的调停。整个解放战争关键时期,美苏的主要力量都被牵扯到欧洲的对抗纠缠,根本腾不出手来。这个窗口期到 1949 年,随着柏林危机的结束,欧洲局势的稳定就结束了,美国得以从欧洲腾出手来进行全球布局。在此之后,东亚地区的国家就很难逃过美国和苏联的干涉,也因此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