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第二遍《驴得水》,对心灵的震撼感依然那么强烈。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一直想要透彻思考关于人性这个问题,这次看完,我似乎得出了一些“结论”。
这部电影,主要探讨和想表达的就是人性。
这个话题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人性到底是什么,人性的善与恶又是怎么划分的,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电影的时间定位在民国年间,一个乡间小学,火神庙改用的几平米教室,四个老师,一头驴和一个铜匠上演了一场荒诞揪心的故事。几个善良的老师,不远千里来乡村支教,怀揣着纯洁善良,和对教育事业的梦想,想为这片又穷又旱的土地做出些贡献。
开场的团结,幽默伴随着驴棚着火,电影情节像一部小说一样,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有那么一点点小火苗在燃烧起来了。
乡村缺水,他们虚报了一头驴为一个老师,用它的工资来养驴驮水,供小学的日常饮用和使用。
一切的日常都那么自然,直到某一天,上边下来了一个特派员视察工作,一切都变了,一切。
校长:假借教育之名,不顾错误,一错再错,戏越演越深。他让一曼培训铜匠,利用她,并让她一再承受本不该她承受的担子, 道德绑架,情感绑架,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知不觉间他竟一步步将一曼推上了断崖。
铁男:是在一曼遭遇一连串刺激和伤害时,铁铮铮站出来挺他的人,那时候你觉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男人。然而,这个格外强硬连死都不怕的男人在被子弹擦过后倒地,醒来发现自己没有死,那一刻他窝囊了,他跪在地上像一个魂飞魄散的乞丐,祈求饶命。更在之后的库房里,看着一曼几乎被人强暴,却抱头怕被连累。外强中干,无能,胆小如鼠,这些词语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体现出的词语,也深深的引发了我的思索:生命重要,还是骨气重要?
裴魁山:一个在开头爱着张一曼,口口声声说着了解一曼的“风流”不是风流,是叛逆,说爱她的可爱,会爱她一生一世。被一曼清楚的拒绝爱意之后的他,却如同狗皮膏药一样一厢情愿死死的贴在了一曼的身上。披着爱的外衣,他说尽了一切肮脏的话,泼尽了脏水在一曼头上,将自己内心的失败感和怨怒全部泄愤在了一曼身上。卑鄙,小人,自私,老鼠一样的存在!
铜匠:在开头跟着校长的女儿佳佳一起打水回来的本地人,一个没有文化的淳朴村民,却阴差阳错顶替了吕得水这个老师的职称,学了英语,学了茶道,学了人模人样的说话方式。在一曼的引诱下,错把一切当成爱情,自认为爱了一曼便了解了她,却错把一曼情急之下说的话当真了,并实施了残忍的报复,他报复的面目狰狞,不带一丝怜悯与同情,绝情,残忍,愚蠢。他摒弃了之前的淳朴,并深深的把自己之前的淳朴当作一种耻辱。
特派员:那个从一开始就来调查吕得水老师工作的大bass,从头到尾来了几次,一次一次的暴露了,原来他才是那个终极黑暗:私吞资助教育家的巨款,只手遮天,残暴无度!当这个真相抛出水面,绝望的气息蔓延开来,让人窒息。希望,不再存在。
生命重要,还是骨气重要?
当影片结尾,佳佳坐在马车颠簸在草原上,一个石头掀翻了那满满一整箱的弹力球,那五颜六色跳跃出的不仅仅是骨气还是生命的问题,真诚或是虚假,在经过时间或者考验之后,也是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的。
人性,这个问题,是深刻却又自带答案的。
人与驴有什么区别?
没有了人性,人与任人宰割的驴,没有什么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