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舆论都在讨论单身、结婚、生孩子和养老问题,90后的年轻人,都有被父母催婚的经历。我认识的和阳阳一样去澳大利亚留学后获得永居的几个90后女孩,到现在仍是未婚。被长辈催婚催得心烦了,立下军令状:30岁结婚,35岁要孩子。
我能理解,当父母的不催婚,仿佛是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催婚吧,也清楚结婚不是能够催得出来的。不是孩子不想结婚,而是实在遇不到心仪的人。孩子的婚姻,父母可以将就,但孩子本人是不能够将就和随便的,那是关系到孩子婚后的幸福感问题。
能够自费出国留学的家庭,孩子结婚所需的房和车等嫁妆是现成的,开明的父母连彩礼都可以只走形式而已。没结婚是欠缺孩子想结婚的对象,缺少孩子成熟的心智,以及孩子想登记结婚的动力。
出国留学的孩子,较早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他们刻苦学习,毕业后拿到永居身份,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受发达国家高福利,慢节奏,不焦虑,以个人为主的生活方式影响,18岁成年后就可谈恋爱,但是结婚也是慢慢来的,或可有可无的形式。
七年前,阳阳在大三与现男友谈恋爱,三年后正式同居生活。当时父母就催婚,父母的理由是,与其都同居了,为啥不注册结婚?但阳阳觉得,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心理准备,还说在澳大利亚未婚的伴侣关系等同夫妻关系。可是,等同还是很不一样的,回国是只能介绍为“男朋友”,父母只能称他为“哎呀女婿”,多不自在啊!
四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等到阳阳心理成熟了,想结婚啦,但新冠疫情影响,迟迟不开放聚会管治,不开放旅游签证,缺席父母和亲朋好友到场,办不了婚礼也就没必要登记结婚。在阳阳看来,登记结婚是婚礼的一部分,都是形式和仪式,相爱在一起才是本质。父母妥协了,不婚生子也接受,催婚不成就催生子呀,呵呵。
后来,阳阳办了一场订婚宴,邀请了100人参加,这是官方规定的疫情期间聚会的上限人数,还请专业团队制作视频和相片,虽然与她想要的婚礼相差甚远,但发给国内的亲朋好友,算是给父母的定心丸。
岚岚是阳阳的室友,是闺蜜,读书是时,比阳阳高一年级。她长得很漂亮,很多男生追她,她谈过几次恋爱,都没能走到结婚。父母建议她回国工作生活,找男朋友,于是,她辞职,卖掉车子,将房子交给中介出租,回国生活。
回国资源多,很快她就通过别人介绍,找到了公务员男朋友,她也获得英语培训机构的高薪工作。可是,在交往过程中,男朋友被她身上留学生气质和她描述的留学生活吸引,很想去尝试,打算辞职来澳大利亚读研,如此一来,结婚都提不到日程上来啦。
婷婷比阳阳和岚岚大两岁,在墨尔本医院工作,她是个思想较传统的文静内秀的女生。工作几年存款不少,足够支付买房的首期,她希望是男朋友在哪就在哪安家,所以就暂时没买房。
她渴望爱情,认认真真的谈了一场恋爱,可惜遇人不淑,遇到渣男,情伤深重。好不容易恢复了对爱的热情,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居家封城中度过了三十岁,只好接受父母要求,卖了车子回国,先解决个人婚姻大事,然后再考虑其他。
现在,她听从父母安排,在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工作,勉强接受了低很多的薪水,只为了安心找对象,完成结婚使命。
莉莉是阳阳的同学,她是妈妈的心肝宝贝,一直是乖乖女本色,温柔娴静,漂亮可爱,思想单纯,学习成绩优秀,本科毕业后就获得永居身份。她曾在大四时谈过恋爱,毕业工作能养活自己,在与男朋友分手后,被妈妈招回国了。
妈妈并不要她去工作,只要她找个好人家嫁为人妇就行。在大都市里,她看得上的工作,嫌弃她本科学历太低。门当户对的富二代公子,她又没有能对上眼的,没有心动的感觉不想将就。在繁华的大都市里闲散了三年,又孤身一人回到澳大利亚。
她希望在没有被催婚的环境中,平静地过两年,继续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爱情,几年后过了三十岁,如果还没有对象,就听妈妈的嫁给妈妈相中的人。
在国内,追求高学历,起薪低,内卷严重,生活节奏快,连结婚生子都要快。阳阳、岚岚婷婷和莉莉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们都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爱情,她们不是不婚族,只是晚婚,而且在她们看来30岁结婚,35岁生孩子,是合理的不晚。
90后的一代,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长大,心智成熟较晚,结婚和生孩子的计划也相应推迟。只有足够成熟的心智,才有结婚生孩子的冲动,才能懂得爱孩子和养孩子,才能给予孩子最好成长条件的同时,父母也能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为人父母,不要焦虑,相信正常的孩子都想结婚生子的,不想结婚生子的或许有难以之隐,且毕竟是少数。催婚没效,催的结果是父母纠结,孩子烦心,最后落得“催来催去催成仇”的状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