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园后操场的东北角有一块荒地,经过集体垦荒整饬之后分给了年级组。后来多数老师事忙搁置,土地就被三五勤快的同事占领,春耘夏长,竟然收获一片繁盛。
每每被同事拉着看她们的蔬菜长势,就禁不住心有戚戚。可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旷日经年,班级更迭迎来送往,我还何处去寻觅当年的八年级组?
于是终于按捺不住,割除杂草清理砖头,在菜地旁边,又用铁锹独立开辟出一块荒地来。
小小的一块土地,我种上了豆角香葱苋菜和荆芥,还栽种了几棵辣椒苗和西红柿苗,几个热心的学生看见了,又从家里移来了七八棵草莓苗栽在地垄边,一方田地就显得挤挤攘攘的了。
意犹未尽。
看看菜地西边花椒树与餐厅中间还有一块砖头瓦块堆积、杂草和垃圾丛生的荒地,就大刀阔斧开始了新一轮开垦。
功夫不负苦心人,谁知杂草砖块下面,竟是极好的沙质土地,开垦出来一片,我随即栽上红薯苗,然后接着开,分了三次,竟然栽下了500棵红薯苗,偌大的一片红薯地欣欣然开始了光合作用,潜滋暗长。
每天我都会抽空到后操场转转,给我的红薯苗浇浇水,给辣椒苗西红柿苗松松土,看荆芥的小芽尖从土里悄悄探出头,苋菜芽竟然和豆角芽抱作一团……
同事问我:“娟,今年没少掏力流汗啊,现在你晋升咱学校新任大地主啦哈,栽那么多红薯能吃完吗?”
还有个同事煞有介事掰着指头给我算账:“一棵红薯苗最少能保证结2斤红薯,500棵就是1000斤,这1000斤红薯到冬天吃不完就冻坏可惜了,我看你得擦成红薯干,最好打成红薯芡……”
我笑笑。
怎么会吃不完。
我每天去打理我的菜地,已经把它们收获后的去向计划了一万遍。区区500棵1000斤红薯,我在学校吃一些,要好的同事朋友顺走一些,家里店里分一些,更重要的是我一定得送到郑州几大麻袋给爸爸妈妈和妹妹尝一尝。1000斤红薯经得起分么?还劳这么多人费心怕我放坏?
因为着急收获后送给妈妈,我恨不得一天看八遍,甚至和春秋时期宋国的农夫一样冒出了揠苗助长的小小冲动。
2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讲的是远渡重洋到耶鲁的中国留学生的陪读家长在美国开荒种菜的故事。
在美国耶鲁的纽黑文市,这些中国的陪读家长们一边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一边在小区旁边的空地上搭起了瓜棚种上了从中国带来的各色蔬菜。
美国一家网站专门录了视频做了节目专题介绍一群在耶鲁大学空地上种菜的中国老人,据说耶鲁大学官方对此做开放支持的态度,更对视频上绿意葱茏种类繁多的中国蔬菜赞赏有加。
耶鲁湿地植物园的经理介绍,在耶鲁开荒种菜已经成了中国陪读老人们的传统,有着近十年的历史。
镜头上,中国老人们大多怀抱幼小孙辈,他们和儿女们徜徉在自己开垦的一亩三分地儿,看抽芽拔节,想香葱炒蛋,三代祥和,其乐融融。
这些陪读家长大多来自国内一线城市,往往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博士硕士,学养深厚。他们在中国可能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泥土大地,却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侍弄滋长出葱茏的田园,心中该是一种怎样的情结?
我对耶鲁官方的开放支持态度也很是赞赏,更每每会想,这些他们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如何烹饪的中国蔬菜带给他们美国人的是一份怎样的情怀?
3
爸爸在我们学校退休后曾经到一家私立学校任教五年,妈妈也跟着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几年中妈妈曾多次唠叨私立学校老板就是万恶的黑心资本家,繁重的课节严苛的制度让初出体制的爸妈很不适应。
“比如说呢?”我问妈妈。
“呵呵,自来水都不让随便用,不仅用电焊把水龙头封死了半边,还有专人负责看管水龙头,连老师用水都管。昨天那个小陈老师洗衣服,洗完清了两遍,老板娘就叨叨她了,说浪费水,洗完衣服只让清洗一遍……”妈妈说。
“可是你还开荒种菜,老板娘能让你用自来水浇菜?!”看着妈妈给我送来的鲜绿的豆角辣椒空心菜,还有顶花带刺的黄瓜和甜瓜,我禁不住问。
“老板娘说,总比长草强啊,她儿媳妇也吃我种的菜,谁吃都行。老板娘还说让我再多开一点荒地……”妈妈说,“妮儿啊,你不知道啊,我种的冬瓜和南瓜都结了可大啦!结了可多!咱都吃不完!到时候妈还给你送啊乖!”
“妈都查好了,现在总共结了6个南瓜5个冬瓜,还有可多小花蕾和瓜纽儿。西边墙头儿有一个最大的南瓜,等长老了先给你送来。这是去年留的南瓜种,那老南瓜又面又甜,好吃得很。”妈妈充满爱意的目光包围着我,仿佛那成长中的南瓜就是她捧给我的一颗心。
我无法想象吝啬苛刻的老板怎么会允许妈妈在他的校园开辟那么大片的菜地,每次打开水龙头滋润幼苗的汩汩清泉,诉说着这所谓资本家怎样的心事?
可我却真真切切一次一次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质感。它不是爱情大鱼大肉般浓滋厚味,却像这萝卜青菜一样土生土长润泽肠胃。
4
美国园艺大师梅尔·巴赛洛缪发明的一米菜园享誉世界,甚至让美国白宫也采用了“一米菜园”的高效种植模式。
“一米菜园”不仅是个种植健康蔬菜的场所,它还可以教给孩子们科学、生态学、植物学、数学,甚至艺术、设计、语言和逻辑,园艺知识,健康饮食习惯,节约用水、爱护环境,还有自给自足的精神。
名利双收后的梅尔开创了“一米菜园”公益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种简易高效的种植方式,让数百万营养不良的百姓受益。海地就是其中之一。
陶渊明挂印归田后,耕地作文,饮酒赋诗,汗撒南山,采菊东篱,率真自然,酣畅淋漓。千百年来,他的田园,他的悠然,他的诗歌,他的品格,依旧散发着无尽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方田园,似乎滋长在古今中外。滋长在……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隐士官绅士大夫,商人文人科学家,精神里。
5
我常常想,自给自足并非小农思想,而是一种放下贪婪的大胸怀。
不论高厦豪宅,不论远走重洋,不论富可敌国,不论才高八斗,哪怕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终究也要回归土地。
接地气儿让人心笃定。播种子让心生盼望。于是我有了反哺情手足义;于是陪读家长们体味着对祖国的眷念对儿女的奉献;资本家和耶鲁人升起对生命的敬意;梅尔激荡着创造力和公益精神;于是陶渊明的汗水里闪耀着耕读的诗意……
于是,种子遇见土地。向下,是扎根。向上,是成长。无上欢欣。无比安逸。
(附:今天趁上课间隙匆匆写完此文,不及修改,却升起无比的幸福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