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说过:“你能吃得了大多数人吃不了的苦,你能解决掉大多数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可以成就大多数人都成就不了的事业。”
失败和挫折是人生常态,你能否战胜它,主要看你面对它的态度,若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你一定能战胜它们。
当然,能挺就能胜还得凭靠以下几点的坚忍:人若无恒,一无所成;事以急败,思因缓得;越挫越勇,屡败屡战;人生沉浮,能挺能胜。
人若无恒,一无所成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在“恒”字上下苦功。
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就要坚持到底,全力以赴把它做好,并不断地积累,得以提高。
曾国藩一开始做事也并不能坚持下去,总是变来变去。于是他痛下决心改过。他发誓要有恒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永不食言。
曾国藩出身农民家庭,没有好的背景,他明白唯有自己努力读书,才会有希望,他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所以他读书非常地努力。他为自己制订了12条课程,以多病之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理学典籍和文史精华,融会古文训诂,进德修业,为后来出山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还写读书心得,诗文创作。并且而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哪怕是生病、行军,可见曾国藩做事超凡的、持之以恒的毅力。
曾国藩也曾有很多恶习,但在唐鉴和倭仁两位理学大师的指导下,他开始修炼“研几”功夫,及早地从自己的思想中发现了不好的征兆和苗头,并及时予以改正乃至剔除,让自己的思想始终沿着圣贤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两位大师的影响下,他的修养和学术水平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为此,他每天把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书写在日记上,以便随时反省和克制。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修养、道德水平、学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曾国藩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全心全力,坚持不懈,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人若无恒,一无所成。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相传有一个富翁想要建一栋三层楼高的别墅。他看见工匠们打了很深的地基,并在地面上立柱砌砖,连忙跑过去对工匠们说,他要的是第三层,下面二层他不要,说工匠们太浪费了。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富翁太急于求成,没有一、二层,第三层怎么立脚呢。
急于求成的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曾国藩说:“事以急败,思因缓得。”他主张做事从长远考虑,稳中求成。如果贪图迅速,局部看来可能有利,对大局而言则会造成不利影响。
曾国藩在自己的战略思想上就主张“稳慎”,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不要贪功速成,求稳妥适,要多在“稳慎”上用心。
他还曾告诫自己的属下官兵,做任何事都要以“稳”字为主,不要过于求速效。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曾国藩用兵最反对过速,因为太快容易欠考虑,导致失误,进而招致惨败。而且,进军太快,很难保证全军都能跟上,一旦出现孤军深入的情况,则几乎必败无疑。
僧格林沁攻打捻军一战,败就败在“速”字上。欠缺考虑,僧格林沁率5000人马深入,中了埋伏,全军覆没,其实捻军最善于打运动战,在平原上早就将清军拖得筋疲力尽。所以,曾国藩一反其道,以“缓”字为主,绝不轻进。
当年,曾国藩在衡州编练水陆两军,打算在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之后,再出省作战,去剿灭太平军。此时水陆两军刚成立不久,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战斗力有限,根本无法和太平军抗衡。
可朝廷却不断发来征调谕旨要求曾国藩出兵,可曾国藩却冒着被治罪的危险坚持着不出兵。
因为曾国藩明白此时时机不成熟,无论他怎么努力是不可能赢得太平军的。
于是他向朝廷在陈述其不能出征的诸种理由:“此次奉旨出省,徒以大局糜烂,不敢避谢,然攻剿之事,实无胜算。臣才智浅薄,唯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钝利败,一无可恃。皇上若遽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
咸丰皇帝看了奏折以后,深为曾国藩的赤胆忠心所感动。
事实也证明了曾国藩坚持不草率出省作战的正确性,为编练水陆两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日后独立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
越挫越勇,屡败屡战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尤其是经历过很多失败之后,再战再成功更需要莫大的恒心和毅力。
在曾国藩建立湘军初期,屡遭挫败,作战经常吃败仗。
咸丰四年(1854)初,湘军练成水陆二军1.7万人,会师湘潭。曾国藩声讨太平天国,誓师出战,向太平军进攻。然而,首战就遭遇太平军的埋伏,水军险遭歼灭。
曾国藩大败之后并没有气馁,再次招兵练兵,增补到2万多人,原来的老湘军只剩4000人。修造舟船,配备炮械。
咸丰四年六月中旬,曾国藩第二次指挥水陆二军北上。不久,湘军水师克复岳州大获的胜利。
沒过多久,湘军再次陷入了包围之中,损失了上百条战船,好几百人官兵阵亡。并赔上了手下大将褚汝航的命,还把他攻克岳州、三次大挫太平军的汗马功劳给一笔勾销了。
后来,曾国藩率军攻打九江城,面对石达开的防守,诱敌之计,让曾国藩辛苦经营多年的水师,被石达开略施小计便损失了一半有余。不久,石达开又用100多只小船火网突击湘军,使得湘军惨败。
此次失败后,曾国藩上奏朝廷报告军情时称湘军屡战屡败,请求严惩。其左右建议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曾国藩接受了这个建议。
就因稍微颠倒了顺序的四个字,让朝廷对曾国藩刮目相看,非但没有严惩他,反而重用他,朝廷认为他虽屡遭失败,但仍坚持顽强战斗,其忠心可见。
曾国藩也从中受到鼓舞,振奋精神,重振旗鼓,重整军务,与太平军奋战到底,最终赢得了胜利,成为最大的功臣。
人生沉浮,能挺能胜
曾听过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父亲见女儿有所抱怨,厌世并打算自暴自弃了。
父亲把她带进厨房,在3只烧开水的锅里放了胡萝卜、鸡蛋以及咖啡粉。过了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问她看到了什么?
父亲说道:“这3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又脆又硬的,可遇到开水之后,它变软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部变硬了;咖啡粉最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改变了水。你想做哪一个呢?”
女儿顿时明白了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上逆境时,不应该自暴自弃,还是应该越挫越勇,让自己去改变人生。
曾国藩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他的坎坷一生,仅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历尽波折,以坚忍的无畏精神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曾国藩认为“挺”就是“坚忍”,勇于进取,在朝廷面对危难时,他接受召唤,挺身而出,操练湘军。功成之后又奉命剿捻,任两江总督时依然尽心尽力,办理“天津教案”。他很能“挺”的奉献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曾国藩的“挺”既是一种谋略,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曾国藩的“挺”展现了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谨慎的为人之道。
人的一生起伏沉浮不定,需要我们面对许许多多、大大小小、接连不断的关口,面对很多的困难,其实要常告诫自己: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熬过去了,挺过去了就不是事。只要有能挺的精神,一定能成为事业上的佼佼者,一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