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来迟/知
心理学中有一个相当成熟的结论就是“孩子在6岁之前就会形成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式”。
刚刚来到这世上的婴儿,在他睁开双眼的那一刻,“世界”就会呈现在他的面前,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会疯狂捕获他所看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景象,并不加判断的封锁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孩子的“世界观”在此时就会逐步形成,这个“世界观”的好坏直接来自父母共同经营的家庭氛围并直接驱动未来孩子“三观”的形成:
他看见父母在玩手机、打游戏,他就会认为,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打游戏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他看见父母在吵架,他就会认为,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暴力沟通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他没有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得到来自父母的“物质”享受,他就会认为,原来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他看见父母在读书、学习,他就会认为,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消灭无知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看见父母互敬互爱,他就会认为,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世界就该充满爱……
由此可见,由父母主导的家庭氛围,对一个初生婴儿的启蒙教育,何其重要!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就不要怪孩子越大越不好管理。
说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不好好学习,你问问你自己是否给过孩子一个喜欢读书、学习的家庭氛围?
说孩子不听话,左耳听、右耳朵冒,你不妨问问你自己是否足够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你自己是否有谦虚谨慎的行事作风?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通过对父母的耳濡目染而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式,所以,孩子有什么错呢?
孩子不好管理,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动作、暴力语言实施管教,这只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于是更加叛逆,有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受,过激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就像皮鞭打在了自己身上一样。
我的建议是,要想让孩子变的优秀,首先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变的优秀;想让孩子有爱,就要先让孩子感受到爱,自己就首先要有爱;想让孩子热爱学习,父母就首先要在家庭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人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去爱,爱是责任、是担当、是以身作则,爱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让孩子去充分感受,爱是让孩子知道你有爱,而绝非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