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里,我有提到无法让人坚持一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少“恐惧和愉悦”。在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当初注册简书,应该是2年前吧,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优秀文章是由简书推送的,好奇心驱使下载了这个APP,当时兴奋的想,以后也有了写作的一亩三分地了。三分钟的热度之后,便是长期搁置,不懂平台规则,没有阅读量,当然也没有创作的激情。
直到最近,我在连续读完一摞书之后,深深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认知的局限性,思维模式长期的固化,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样下去,5年后,10年后,我又在哪里?也许这就是我的边界,边界感便是恐惧感。
读书,就是到别人的灵魂里偷窥,是与世界级大师隔空对话。
当然前提是多看经典著作,当代快餐式的鸡汤就别当别论了。你会发现越读越感兴趣,无法割舍,恨不能二十四小时都看书,读书带来的灵感和启发仿佛是黑暗的夜里为我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不再焦虑,不再自责,而是从内心寻求改变。不得不承认读书这件事让我感到无比愉悦。当然有人肯定会说,读书不是浪费时间吗?一天几个小时浪费在读书上,又不能产生绩效。是的,读书的确不能马上产生绩效,甚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但是读书真的无用吗?在时间管理里,读书这件事被列为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很多时候,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是思维方式。而且读书可以有效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让每天的作息更有规律。不再有空就刷朋友圈,刷抖音,刷头条。
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是唯一公平的,也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一把双刃剑。
为了让读书这件事成为我长期的并且重要的事情,我选择用写笔记的方式,将看过的书进行再一次梳理并巩固,对重要的知识点或者理念,我会写出自己的想法。用新知补充旧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思维体系。输入是为了输出,但仅仅为了输出这个动力还不够,没有压力,所以选择用“输出倒逼输入”。
当我开始准备输出精良作品的时候,我对世界的思考和研究也会越来越多,并且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又进行了“输入”。在这样的循环之后,认知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