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刚刚到来,网友们就发明了一个新词:“璐出贾笑”。从卓伟年底爆出演员李小璐疑似出轨Pg one的新闻以来,无所不能的网友们已经从李小璐的微博、游戏账号、节目录像中拼凑出了小璐重新陷入“爱情”的证据。
如果不是李小璐已婚已育、人妻人母的身份,这种明目张胆的的调情可能还真的是有点甜。
甭管网友们瞎操心,当事人们的回应是这样的:
今日话题:小璐留宿Pg one家在干嘛?
李小璐:我是去讨论电影了,当晚也有其他人在,不信你问马苏。
Pg one:贾乃亮是我哥,李小璐是我嫂子,我确实留嫂子过夜了。
马苏:我喝多了,后来发生什么我不知道。
贾乃亮:当然是选择相信她啊....
贾乃亮曾经在节目中自爆能原谅5次爱人的出轨,声明中也提到“相信”自己的妻子,不过这对夫妇的首次同台尬唱,全程几乎没有眼神交流,牵手也是一秒就松开,还留下一幕经典的“璐出贾笑”,这不禁让人唏嘘,李小璐怎么就没和娱记搞好关系呢?
哦,不不不,这不禁让人担心,贾乃亮夫妇能跨过这个坎吗?
02
两人相识于一场聚会,贾乃亮对李小璐一见钟情并展开疯狂攻势,在长达一年的追求期中,贾兄恐怕真的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李小璐的演艺起点相当高,1998年第35届台湾金马奖,17岁的李小璐击败刘若英、杨贵媚、吴君如等竞争对手拿到金马影后,称得上实至名归,她也是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影后,之后,随着李小璐主演的《奋斗》、《都是天使惹的祸》开了内地偶像剧的先河,这个名字也逐渐火遍了大街小巷,而贾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追到女神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贾乃亮迎难而上,拼尽全力。用网友的话说,他们见过为爱不要钱的,还是第一次见为爱不要命的。
贾乃亮为了迎合沉迷于非主流的李小璐,给自己打了一排耳洞。李小璐都说,看他当时疼得都快死了;
没有钱,他不惜砸口碑接烂戏也要赚钱追女神;
在小璐父母面前,为表诚意,他用白酒把自己灌醉;
为了陪女神,他胆大到在国庆阅兵式上开车横穿长安街!
只因,没人有比他更爱李小璐。
不过,李小璐对这个“弟弟”似乎少了几分爱意,连她自己都承认,当年选择了没车没房没钱的贾乃亮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善良。
可以说,这段婚姻从一开始便是不对等的。
台湾艺人寇乃馨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述说过自己的恋爱史。“打从我谈恋爱开始,在情路上本小姐挑选男友的条件一向就是,他一定要很爱我!”她说自己曾以为一直被捧在掌心就是幸福,直到周遭的人都对她说:“你不会再遇到比他更好的男人了!”她终于决定嫁给男方,但对方却突然跟她提分手,理由是“你并不爱我,你只是爱我对你的好!”
也许,“你爱我”、“我爱你对我的好”就是俩人婚姻的底色。
03
一个从最开始就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是不是必然会走向悲剧呢?
未必。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辛蒂哈赞曾经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层次的5000对夫妻,并进行医学测试后得出结论: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苯乙胺等,但时间久了,即使是最容易对异性产生冲动情绪的人也会对这三种化学物质产生抗体,最多30个月,它们的作用便失效了。
也就是说,每段爱情的保质期最多只有30个月,所以,从理论上说,即使李小璐对贾乃亮没有了爱的感觉,他们的婚姻仍旧可以维持得很好,因为过日子和谈恋爱根本就是两码事。
若不是这次被“偷拍”,也许这对夫妇会继续“娱乐圈恩爱夫妇”的人设,火热于各大综艺和影剧,小璐也可以继续小心翼翼地约会,大大方方地回家。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婚姻迟早会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女方“四十如虎”、“水性杨花”,也不是因为“爱得不对等”,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在婚姻中解决冲突的能力。
出事之前的这对夫妻,在外人看起来,无疑是亲密的。
贾乃亮可以为爱走上嘻哈风,为爱一掷千金,李小璐可以为家庭退居二线,为孩子付出时间,这一系列都看起来很美好。
不过,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再亲近的人,也一定会因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的不同而产生冲突。
李小璐曾经在节目中指出,
贾乃亮特别喜欢吃大葱,而李小璐并不喜欢大葱的味道;
贾乃亮有些大男子主义,不懂得怜香惜玉,也从来不道歉。
贾乃亮也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提到,李小璐看上去是伶牙俐齿,有小女孩的脾气,但在大事上特别开明讲理。基本都是她在让着我,小璐做老婆的话是200分!
和中国大多数夫妻一样,俩人解决冲突的方法是“要么忍,要么滚。”
所以李小璐好几次气得都想搬出去,最终都“忍”了下来!
“忍”真是一个太残忍的词,明明刀子已经割到“心”了、疼了,还要假装没事。
假如我们无法接受一段亲密关系里有冲突和协调的过程,我们就会选择压抑自我,迁就对方,为了维持表面和谐而忽视内心的需要,从而剥夺了真正和人联结的可能。这类关系表面风平浪静,但是一转身,也许就是狂风疾雨。
那么,解决婚姻中的冲突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我觉得,首先是,共情能力。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共情(EMPATHY)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把自己的身份放下,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才更有可能获得对方的坦诚和接纳。
其次是,倾听对方的能力。好的倾听,不仅仅要听懂对方语句的含义,还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最后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结果是,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家庭专家史蒂芬·柯维指出,这时不妨考虑第3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砸钱做公关固然重要,用心相处才是王道。
(本文系作者原创,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移步公众号“或或”、“或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