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对孤独有了一份理解。孤独和寂寞是不同的,寂寞是一种空虚,孤独则是内在的饱满,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从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自从开始阅读后,就特别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没有打扰地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朗诵出来以后,读到震动心灵的句子摘抄下来以后,那是自己独处时的一种自在。这种日子,在两个孩子都上学后,家里也没有老人时,感觉是最幸福的。那时,早上确实会忙碌一阵,要叫两个宝贝起床,送他们到学校后,还要打扫卫生,洗衣服,一切完毕后,家里井井有条后,就开始干自己想做的事了。或读书,或看电影,或备考。。。。。。
那现在的状态呢?说实在我不是很喜欢,妈妈来照顾我们,给我们家做饭,洗衣服。自己除了工作,其他连干的动力的也没有。。。吃完早餐,坐在电脑前,想看会书,或者备课,妈在旁边忙,或者嘀咕,我就不安心了干我的事了。。。比如她在旁嘀咕,水没有了,下去打水。我就会想,她肯定又在埋怨我为什么没有去打水,她在旁边捆垃圾,我就得讨好似的说,我骑电动车帮她去卖,其实我是被打扰状态的。。。我无法安心下来。妈妈来我家里,别人认为我是幸福,我有时一笑了之,其实感受的幸福特别少,难道是我缺乏感恩之心吗?应该感恩父母对我们家的付出。但是我更多是不满。老年人和我们之间的思想差异太大。现在也不可能去试图改变他们了,只能忍者。有时忍不住说几句,又怕太伤他们心,又要去去安慰。那自己呢?是否开心?
我理想的状态是自己担任起自己家的责任,照顾孩子,做家务,干好工作。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乐在其中。
在我中年时,我更喜欢孤单的去承受我自己该承担的一切。从明年开始,我要改变我现在的生活,对于父母,我不是不孝顺。
老公现在处于事业关键期,他去承受他自己该承担的一切,我也会支持他。
孩子们在童年时期,他们就应该多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控制。
父母在晚年,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安享晚年,而不是要为儿女付出。
所有的人在应该处的秩序里生活,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