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季羡林先生在《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的序言!一生嗜书如命!
本书分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季老“读书与学习”的经历与感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做人与处事”的态度与精神。
人类千百年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想想,做人和做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人可以读书,而动物则大部分没有这个好处。“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人借着书籍,这种进步的阶梯,就可以不断前进。
而关于做人,读书多了,做人自然也就更有原则,更有底线,更有敬畏心了!为人处事,也更知道如何融会贯通了!
如季老所言,待人,无论是亲人 朋友,都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 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着,相互容忍也。人与人相处,日子久了,难免磕磕碰碰,这时,头脑清醒的一方要能够容忍。否则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而能忍者,必然是经过长期修炼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身份角色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正在经历的事情不同,读书感悟也就截然不同了!
我读书,习惯性的会拿作者面对事情时的处理方式来反观自己!所以,相对于其他读者,我可能不是收获最大的!但对于我自己,一定是受益最多的!
借着季老读读书的认识,我也分享几点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
读书多了,就不在害怕独孤了,或者可以说成是不会轻易寂寞了(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孤独是种状态,寂寞是一种负面情绪)。
读书多了,就更能换位思考了!
读书多了,就越来越关注自己了!(我们的焦虑常常来源于过分关注自己以外的人与事!)
……
好处太多,不细阐述!
最后分享季老的一个处世观点,我觉得很有意义!
人生在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
三、人自己的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
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