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经常用兵的将军曾说过:“我不敢主动去攻击,更倾向于被动防守;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去作战时,我也不敢前进寸步,宁肯退后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这就是行军布阵的时候,好像没有行军布阵一样;挥舞手臂的时候,好像没有臂膀挥舞一样;面对敌人的时候,好像对面并没有敌人一样;手持兵器的时候,手上并没有持有兵器一样。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但是同时,切莫看清敌人的力量,轻敌就会遭遇祸患。轻敌就会把我的最宝贵的悲悯之心丧失了。所以如果两个实力相近的军队相交战,一定是怀有悲悯之心的军队会战胜。


有一句话讲叫做哀兵必胜,其出处大概就是出自这篇文章。

在兵家看来,军心是可以用的,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哀兵之所以能够有战力的提升,是因为人都有自保之心。这种自我保留会让自己无法发挥自己完全的能力。而在被压迫到极限的情况下,士兵会有一种:反正已经没办法活了,拼死一搏吧。这样的感觉。这便是俗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所以作为主将,一边在做好本阵军士协调训练的情况下,在进攻中一定也会考虑地方会不会被自己逼到极限,导致反扑的情况。所以在春秋以前的军事行动,经常是一种现在看起来非常荒唐的列阵展示的情况。这就是当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包括攻城战,也有围三缺一的说法,就是避免敌人进入哀兵狂热的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