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枝繁茂桃树壮,桃花艳艳闪光华。
姑娘新婚成大礼,合家欢乐人丁旺。
桃枝繁茂桃树壮,累累鲜桃泛华光。
姑娘新婚成大礼,合家欢乐人丁旺。
桃枝繁茂桃树壮,绿叶葱茏现华光。
姑娘新婚成大礼,合家欢乐人丁旺。
这是一首新婚典礼上唱给新娘的歌。诗篇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以肥硕的果实做比,预祝新娘早生贵子,以繁茂青翠的枝叶作比,祝福新娘的到来使全家和睦、人丁兴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采用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手法,更衬托出新婚时喜庆热闹的气氛。清人姚际恒称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古典诗词中的“人面桃花”“艳如桃李”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此诗的影响。(以上内容摘自《诗经诠译》)虽说这是一首送嫁诗但是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孩出嫁能用的,只有诸侯王的女儿才配的上这样的诗来送嫁。节奏诗经的节奏是二二节奏,每句诗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需要长吟,同时第一章的韵字“夭”“华”“家”,第二章的“实”“室”和第三章的“蓁”“人”也需要长吟,这样的吟诵调可以把诗经端庄典雅,中正大气的特点表现出来。
《诗经》一般采用重章叠唱艺术表现方式,所谓重章叠唱 ,就是指《诗经》中的一些篇目 ,其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 ,反复咏唱,这种形式的出现,是由《诗经》合乐歌唱的性质所决定的,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的说法。所以诗经特别适合儿童学习,这种稳定的节奏可以给儿童带来内在的安定。
诗经里的有很多别具生命力的植物,而桃树有着从远古而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所以桃木桃树是仙树,可以辟邪。天宫里王母娘娘的仙桃,很是了不得吃了就可成仙啊!
这次的课我们画了桃花~用花画花。
画好了,我们还吃了多吉妈妈特意送过来的桃花饼,这节课前后呼应,主题明确,真是一堂甜美的吟诵课啊!
备查资料:夸父逐日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大地荒凉,自然灾害频发,毒蛇猛兽横行。为了让人们活下去,他带领人们与灾害、猛兽斗争。他认为这些灾害与猛兽都是黑暗带来的,所以他想去追逐太阳,永远地留住光明。于是,他拿起一根大手杖,开始去追赶太阳。他不停地跑,每当觉得似乎要抓住太阳的时候,太阳却又向前滚了几圈。等到傍晚的时候,他觉得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一低头,喝干了黄河的水;又一低头,喝干了渭河的水。他还是觉得口渴,想起了北方有一个大湖,于是向大湖的方向跑去,跑着跑着,终于累倒在地上。第二天,倒下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枝叶茂密、果实累累的桃林。他希望寻求光明的人吃上鲜美可口的桃子后,可以精神百倍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