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受法(给予和接受)

我执和我爱是一切痛苦和冷漠无情的根源。就我所知,摧毁他们的方法,以施受法最为有效。———  索甲仁波切

每个人都可以修,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修持这个法门,这是最有效的神圣修持。

简单地说,施受法就是承担他人痛苦,并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安详给他们。施受法是用呼吸做媒介。哲卡瓦格西说:“施和受必须交互进行。这种交互进行可以通过呼吸。”

如果不建立慈悲的力量和信心,要观想承担他人痛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种力量和信心能够让你的修行转化他人的痛苦。因此在为他人修施受法之前,先在自己身上修。先于自身发掘、加深、创造和强化它们,并治疗你自己的冷漠、挫折、嗔恨或恐惧,这些都可能会成为你全新修习施受法的障碍。

施受法分为四个阶段:

、前行

先坐下来,然后把心带回家。让一切念头静止下来,既不邀请它们,也不追随。

1、环境的施受法

如果觉得情绪不安或者气氛晦暗,那么在吸气时,想象吸进一切不好的东西;在呼气时,则想象呼出宁静、清明和喜悦,借此净化和治疗心的气氛和环境。

2、自我的施受法

把自己分为甲乙两方,甲方——慈悲温暖可爱得你,愿意随时帮助回应你,不管你有什么错误缺点,从不批判你。乙方——受了伤害误解和挫折、痛苦愤怒的你。

吸气时,甲完全打开他的心,拥抱乙的一切痛苦烦恼和伤害。乙受到感动,也打开心,一切痛苦融化在这种慈悲的拥抱中。

呼气时,甲把具有治疗作用的爱和温暖快乐喜悦呼出给乙。

3、生活情景的施受法

想象做错了事,有罪恶感,不敢正视。

吸气时,为事件负责,绝不辩解,坦白承认,全心求谅解。

呼气时,送出和解、原谅、治疗和了解。

这种修习特别强大有力,可以给你勇气,让你敢于正视对方,给你力量,让你敢于和他对话。

4、为他人而修的施受法

想象有个与你很亲近的人正在受苦。(这种想象实际没有伤害,反而会对他们有帮助)

吸气时,想象以慈悲吸进他的痛苦;

呼气时,想象把温暖、治疗、爱心、喜悦和快乐流向他。

扩大慈悲范围,依次拥抱很亲近的人、没什么关系的人、不喜欢或难相处的人、平时觉得像怪物或残酷的人。让你的慈悲遍及一切众生,无一例外。

       施受法的前行,是用来转化你的心态,不仅可以治疗你的心境、痛苦和过去的折磨,还可以通过你的慈悲开示帮助一切众生。

二、主要的施受法

1、静静做下来,把心带回家。用前面的方法,深入观想慈悲,祈请一切诸佛加持在,在你心中产生慈悲。

2、清晰地想象以为你关怀的人正在受苦。想象他的痛苦和悲伤,越仔细越好。当你的心对他产生慈悲时,他的一切痛苦完全呈现,聚集成一大股灼热、污秽的黑烟。

3、当你吸气时,观想这股黑烟在你心中的 我执 核心中消散了。在哪儿它完全摧毁了我爱的一切痕迹,因而净化你的一切恶业。

4、当你的 我爱 被摧毁之后,想象你的菩提心充分显露出来。呼气时想象你用一种明亮而冷静的光送出菩提心的安详、喜悦、快乐和究竟幸福,给你那位痛苦中的朋友。光芒净化了他的恶业。

5、想象你的菩提心的光流向了那位受苦的朋友。必须要有强烈的信念:他的一切恶业已被净化,同时因为从痛苦中解脱而获得深度、持久的喜悦。然后,继续正常呼吸,随着吸气和呼气持续稳定的做这种修习。

      对受苦中的朋友修施受法,可以帮助你扩大慈悲的范围,去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和净化他们的业障,并把你的快乐幸福和喜悦、安详给予他们。

三、为临终者而修的施受法

想象以临终者代替你受苦中的朋友。修习的五个阶段和第二中的五个阶段完全相同。呼气时,想象证悟心的光正以它的安详和幸福注满临终者,并净化他的一切恶业。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需要慈悲,但是有哪一个时刻比临终更迫切的需要呢?让临终者知道你正在为他们祈祷,正在通过修行承担他们的痛苦和净化他们的恶业,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更慰藉的礼物可以送给他们呢?

即使他们不知道 你正在为他们修行,你也是在帮助他们。反过来,他们也是在帮助你,他们正在积极地助你发展慈悲心,从而净化和治疗你自己。

每一个临终者都是老师,他给予所有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转化的机会,因为他正在发展她们的慈悲心。

四、神圣的秘密

施受法会伤害到的唯一的东西,正是伤害你最大的东西:你的自我、我执、我爱,这是痛苦的根源。你的慈悲越强大,你的勇气和信心就越充足,因此,慈悲又成了你最大的资源和保护。

                                         任何人如果想迅速提供保护

                                         给自己和他人,

                                         就必须修持那个神圣的秘密:

                                         自他交换

                                                                               ————  寂天菩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