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习惯的养成应该感谢父亲,他老人家深感自己读书少,在我的求学之初,就买了很多书给我,就是那一本本大大小小的书,让我有了唯一骄傲的资本。书读多了,作文自然好,每每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些许小小的骄傲。
很多人对于励志鸡汤都嗤之以鼻奥,我却觉得,读鸡汤要看在什么年龄,要看你有怎样的境遇。年少时候,书里读到的好句子,都摘录到了本子里——叫读书笔记。就是这些简单的句子,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消极颓废,反而备受鼓舞。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20年前,在我姥姥、姑奶的眼里都是真理,姥姥说,好好念书,考学考出去,别跟你妈和我一样过一辈子;姑奶说,咱们家还没有人能考学考出去,好好努力,考出去,证明女孩子不比男孩差。我想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读书似乎也就成了走出去的唯一途径。
多年之后很多次做梦都在复读,在赶考,不是忘了带笔就是找不到了书;多年之后人们的希望已经不再是走出去,而是回到村里。尽管命运兜兜转转开了个玩笑,然而,多年的坚持和坚信,读书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动。
读中学时每个周六的下午,都要去镇上唯一的小书亭买一本书;大学的晚自习和周末,都要穿过河大图书馆的悠长走廊,经过祖冲之雕像去看书、借书。
很小时候的那本小说叫《阴毒居士》,跟后桌的同学抢着读,藏在班主任找不到的地方;高中时候的自习课,巡视的数学老师认为我匿藏了很多课外书在桌斗里,让借给他一本看;95年的6月在唐山体育场附近的小书摊,看到三毛的《我的宝贝》《送你一匹马》爱不释手,倾囊而购……
与书为伴的日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书对一个人的影响。
有人可能会问:很多书读过,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这样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回答。
也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不仅仅等于上学,也不只是青葱的学生时代该做的事,而应该是一辈子的坚持。因为,“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世界,遇到的人。因为气质是岁月长期沉淀的产物,是漫长时光所赠予你的、最好的礼物。
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