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头条,ID:硕果累累谈书说史,文责自负。
任何一个古代故事,常常离不开宫女的参与。宫女是一个贯穿华夏历史的庞大团体,在清代以前的宫女,往往视为皇帝的私有财产,一入深宫便是一生。直到清雍正年间,才有了到25岁可以出宫的规定。
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诗中言:“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可谓当时的真实写照。
她们绝大多数得不到君王宠幸,终老在皇宫之中。
今天介绍三位宫女,都通过诗逃出樊笼,结成奇缘,可谓知识改变命运。
宫女并不是在皇宫里什么也不干,她们除了日常侍奉,还会女工针绣,偶尔为戍边战士制作衣袍,一位宫女就因为苦于永困深宫的命运,在戍边战士的衣袍上刺绣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本诗通俗易懂,描写作者困于深宫,一边是对戍边战士的关心和怜爱,一边是对自己的自怜自伤,将衣袍厚厚缝制为军士抵御苦寒,并希望来生能与其共结连理。
那位军士收到衣袍后,连忙将此事上报,一直报到唐玄宗知晓,唐玄宗为之动容,特批让这位才女出宫,与军士结为连理,可谓皆大欢喜。
唐德宗年间,一位宫女叫凤儿,她困在深宫,在凋落的红叶上题诗一首,付流水漂出宫去。看过电视剧《东游记》的或许还记得: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这首红叶诗被一位进京赶考的进士贯全虚拾得,他很受触动,对作者心驰神往,几乎得了相思病。每天在皇宫外的水沟边徘徊,看还能不能再捡到其他诗文。
凤儿自然不可能像现在的作者那样每天日更,所以贯全虚没捡到其他红叶,反而被御林军给捉了。经过审查,他才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事件经过。
事情上报给唐德宗之后,唐德宗同样网开一面,给贯全虚赏赐官职并赐婚,贯全虚和凤儿喜结连理。
唐宣宗年间,宫女韩氏题写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首诗在情感深度上比凤儿犹有过之,她以流水的急与深宫的闲作对比,突出了宫女的寂寞悲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奈,只能拜托红叶替自己去人间走一遭。
红叶没负所托,被举子卢偓给捡到了。后来这位宫女被遣出宫,机缘巧合嫁给卢偓,在卢偓的箱子里发现了这片红叶,可谓天降奇缘。
虽然这几位宫女都有很好的归宿,但对整个宫女群体来说,无异于沧海一粟。宫女们在宫中虽然吃穿不愁,但终生孤寂为伴。据说整个唐代,在上阳宫红叶题诗付流水的宫人不少,有记载有良好归宿的,也仅此两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