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普通妈妈,我很喜欢看育儿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也学习了许多育儿知识,从最开始的混乱,到后面的专题学习,到今天有了一定方法,虽然实验品只有儿子一人,但是说实话,自己总想把自己的一些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
不管什么育儿平台,都有自己的主题,我对育儿的看法是站在一位普通妈妈角度去看问题的,因为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学会用孩子视角看问题,所以我对自己的育儿定位是:能用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尽可能多的把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作为一个书目录或兴趣点给到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记起小时候的一个有趣话题而去对他想了解的知识深入去学习。
前些时候在教育平台上,看到一套书的推荐,果断把书购买回来,看到很多爸爸妈妈的书评,觉得这套书有点小贵,里面内容太少。自己买回来,实际看下来,感觉还不错。这套书因为是一位物理学家写给孩子的,图片和文字描述都很专业,粗看的确有些简单,但是这位父亲和我要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在认真看他写下的文字描述后(毕竟人家是物理学家,知识领悟度要比我们精准),结合自己孩子特点,我把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引导孩子用画画方式、日常事件和故事讲解方式呈现给了孩子。在昨天的学习中,我用第页一原子概念,做了:引导孩子识字;引导孩子关注他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引导他认识到物质本没好坏,好坏取决于人怎么去运用它的问题思考,让他对自己未来做好规划。
下面来对整个过程做个讲解。最开始让孩子看图,他看着没啥兴趣(太专业了),于是我就开始读文字部分(像平时给他讲故事一样),然后让他把自己的彩色画笔和画画纸拿过来,一句一句念的读给他听,让他把电子、中子、质子用不同颜色,把它们画了出来,孩子很聪明,他自己主动表示要在他画的圆圈里把电子、中子、质子画出来,“电子”他自己想到的,用了个闪电符号表示了下,而中子和质子一时没法想到用什么图样表示,我就和孩子说,“为何我们不试试用字来表示呢?”他同意了我的建议,我就告诉他,“中”字你可以把它画出来(一直没有教孩子写字,而去避免他对写字产生抗拒,就告诉他字也是画,可以画出来的,所以后面写字时,他认得的字都在自己大脑里面想着怎么画出来)代表“中子”,你就用“中”字这个字图来表示中子吧!随后,有顺便教他写了个“质”和 “原”字,一幅完整画面出来了,终于把原子是由电子、中子、质子组成的问题用他知道的语言和图画说清楚了,因为有他自己实际画画、书写和思考的过程,他记忆很深刻,接着我让他又画了几个原子图:一组原子图两个原子碰到一起了,就像两个小朋友碰到一起打架了,就是核反应;一组图三个原子各自都留有一些空间,就像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玩太好了,它们不想分开,就组成了分子,通过用故事的方式,孩子大致清楚了什么是核反应,什么是分子。
图中虽然用红色呈现出了核反应的方式,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到核反应的,所以我就把微波炉的热饭和医院做CT的过程给他描述了一遍,告诉他有类人民看不见的射线在帮助人类做事,而核就是它们那类看不见的物质,用的好,这些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比如核电站就是让很多原子发生核反应,而把他们“发火”时的力量,就可以转化成我们用的电能。接着给他描述了核爆炸后的惨状,目的是让他认识到这类东西虽然可以帮助人类,但是用的不对,他同样也可以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日本广岛,那地方有很多的畸形孩子,畸形孩子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会有6个指头,2个脚…他马上就联想到故事里面的妖怪,他在核反应图上,画了个辐射后的人,多脚、多头、多手、多指头,我知道他理解了,然后就告诉他一个道理:物体本没好坏,是这个使用它的人,让东西有了好坏之分。接着问他:“如果你当科学家后,你会怎么去使用这些东西呢?”孩子马上说他要发明一个不被辐射的警车,好吧,他又和车车联系上了,无所谓啦,目的达到了,如果长大后,他真的去做了汽车,其实我也很满足:)
整个过程他很开心,还表示物理真有趣,不知道他今后记得多少,只要他初中遇到物理时记起他和妈妈愉快的时光,而不畏惧物理学习,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最终的结果不知道怎样,但是亲子时光是很愉快的,可能因为孩子还小,没有作业考试的压力,而作为家长的我,也没有老师的压力,所以他学起来很愉快,而我教起来也毫无负担,其实未来孩子做作业和考试时,我会不会也焦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过好当下他的幼儿园时光就好。
中国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国家,希望未来的中国教育真的可以让孩子无负担开心的学习,就如当下全球学中文一样,全世界都学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