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乘坐的敦煌号,缓缓的从兰州站出发,载着旅人,踏上西去的道路,一段愉快的行走,开始了。
作为一个敦煌人,不管离开故土多久,三年五载,还是十天半月,仍然是归心似箭。外面再好,也是他乡,可以观光,旅游,可以办事,品尝美味,但不能阻止游子思归。它就像是我们的母亲,青丝白发,苍颜慈祥,有一种血脉相连的亲切,任何东西也不能取代。
我趁坐的一号车厢里,有一半是女生,她们是来敦煌旅游的。我猜她们是某个艺术院校的女孩子,苗条,挺拔,如绿色的小树,茂盛地生长,浑身散发出,青草的气息。一律长发,高高的马尾式,或随意挽起。那种天然美,无需雕饰,已触目惊心。个个双肩包,硬壳亮色的旅行箱,走路轻盈,体形健美,也不张扬,很注意公共环境的维护。
这一切让我心生好感,没有年轻女孩故弄玄虚的叫嚣,也没有怪异的发色。就像是田野上,来自大地的馈赠,美好自然,青春靓丽。
我,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非常适宜,取出随身带着的大冰的书,读起来。
列车上播放着,耳熟能详的音乐:《我爱你中国》,电影《雪山飞狐》主题曲,富有童趣的动漫音乐,每一曲间隙,都轻柔地介绍,词曲作者,这是对他们的尊重。旅游专列,还不失时机地简介,敦煌的文化遗存,自然奇观,大漠风情。丝毫没有广告的急切,只是家常的告诉。音量调的那么合适,女播音员亮亮的声音,流进耳朵,感觉每个骨头缝里都舒舒服服的。
这时候,你可以发呆,从车窗上观看风景,也可以看书,看手机,或聊天,休闲,松散,一种美感,觉得生活如此诗情画意,不可辜负。
也有不和谐音,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一个上下一样齐,面目肿胀的中年男子,吃东西发出很响的声音,在手机上看视频,声音放得很大,丝毫不顾及周围人,就像范雨素所说的:“是一本不忍悴读的书”。
这让我自警,人到中年,更要活得自尊自爱。
可是,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对面的长发女孩,自从上车,安静地来去,洗手,喝白水,而后,从包中取出黄色封面的书,一瞥之下,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坐在一角,投入地读起来。
头发黑亮如漆,眉眼清爽,我默默端详很久,紧凑的小脸型,肤色白净,手指修长,简直就是有骨感美的艺术品。她内心好像有一个隐秘的岛域,待在那里,与世无争,只读喜欢的书。她的嘴角,偶尔微微上扬,露出笑意,是不是被真性情女子三毛,引领着享受,生活给予她的诸般滋味,誓言,爱,永恒。
说实话,她的侧影很美,有一瞬间,我冲动地想拍一张照片,可马上犹豫了。记得《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一代名侠李寻欢说过:美人不可唐突,好酒不可浪费。当时看到,我深以为然,也罢。
就让这美丽的画面,留在我的记忆里。就像那年,在北京公交上邂逅的一个,站立的女孩,用低低的至柔的口气讲出的电话,那简直是天籁之音,是不为悦人,生就的温良加上后天的学养,给予的礼赞。
旅途中,携一本好书,行走,阅读,看河山壮美,那样特别的体会,不是坐在书房里,能享受到的。
我时常梦见,草原,湖泊,大海,蓝天,期待翱翔。
在这节充满青春气息的车厢里,在一步步靠近敦煌的路途上,遇见这些美好,让我的心,如潮汐般起起落落。
一个人的言行,暴露着他的过去。我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自觉的学习,吸收,遵守公共道德,用好奇的双眼看世界,走天涯,真的好喜欢哦。
如果说,因我这次出行,错过了作协组织的瓜州采风活动,一度在心里感到惋惜,那可是有世界风库之称,古老的锁阳城,红枸杞一望无际,是榆林窟所在地。
以后还有机会,我相信。
可谁知道呢,回敦煌的路程也很意外,让我发现,思考,让我赞叹,祝愿。
年轻的朋友们,敦煌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需要你慢慢解读。愿你们在敦煌得偿所愿,愿敦煌之行,成为你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