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意中跟朋友聊起与领导间的一场谈话,没想到大家互相认识,就多聊了几句。说着说着,我突然想到一个观点,刚好可以用来反驳领导之前说过的话。我把想说的内容大致罗列了一二三,问朋友,我应不应该去和领导谈判,以及他认为领导接受我观点的概率有多少。
朋友建议我去试试,毕竟是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事。然而,我却犹豫了,我深知,即使说了,基本上也不能改变领导的态度,相反,说不定会给领导留下操之过急的印象,毕竟对方是领导,今后还得继续在她手下做事。
朋友看着我纠结的样子,诧异地说,你变了。我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我的处事态度。
回忆了一下,确实如此。
以前的我,委屈或生气的时候,常常不假思索就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说的时候,只在乎自己是否痛快,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强迫别人接受我的观点,如果别人不接受,我又会摆出“大战三百回合”的架势,态度强硬、毫不退让,而且每当这时候,我的口才和思维就变得特别强,一般人基本上都不是我的对手,最后反而导致大家都委屈、都生气,关系越闹越僵。
现在,却为了领导可能产生的不良印象而犹豫不前。我好像学会了在说话做事前先把所有可能的影响都考虑到,然后再决定有些话该不该说、有些事该不该做。向来以性格直爽自称的我,一时半会儿竟也无法接受这不知不觉发生的改变,所谓的八面玲珑,明明是我最讨厌的样子啊。
想了想之后问朋友,我是不是变得世故了?
不是,他说,这是成熟。
最终,我删掉了备忘录里想对领导说的话,正式给这件事画上了句号,虽然心有不甘,却知道,沉默,是此时最好的选择。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这是成熟。
02
一早看到炎神凌晨发的打卡内容,里面提到了他与领导、同事的一次晚宴。
在最初的自我介绍中,他如实地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跑步,一年跑了2000公里;喜欢看书,一年看了192本书,完完全全按照领导的要求“展示自己的另一面”。
然后,自我感觉良好的炎神被出乎意料的事态发展狠狠地浇了一盆凉水。后面的人基本上都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大部分都笼统地表示喜欢玩乐,最终还是是联系到工作上,比如兴趣爱好对工作产生的作用,或者工作之后对兴趣爱好态度的转变,等等。
接下来的戏码,感觉像上演批斗会。
领导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强调自从创业以来,一心全扑在工作上,并在“不经意间”暗示炎神:你竟然还有时间做这些事?应该更努力地工作。接着,又赞赏了某位部门经理,并邀请他分享心得。
部门经理特意对看书方式进行了深度点评,说他也喜欢看书,但他读得慢,一个月只能读1-2本,因为必须精读、必须做笔记,还喜欢围绕工作内容做主题阅读。分享中,部门经理还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要什么,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全程有80%的时间看着炎神。言下之意,炎神还处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阶段。
领导自然对部门经理说的话很满意。而刚入职不久的炎神,却被这饭局上的“套路”深深戳中。
这是成熟吗?
不,我想,这是世故。
——一味迎合他人,这是世故。
03
“成熟”和“世故”,总是一再被拿来对比,明明做着类似的事,却因为目的不同,而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带来完全不同的评价。
“成熟”是恰到好处的瓜熟蒂落,“世故”是过了头“成熟”。
成熟者,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不媚俗、不媚世,不人云亦云。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处世不卑不亢,淡定自若。
世故者,人情练达,圆滑机巧,处世中庸,谨小慎微。少的是质朴豪爽,多的是矫情虚枉,浑身散发着腐朽之俗气。
真诚相待,互惠互利,这是成熟。
外热内冷,忽冷忽热,这是世故。
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这是成熟。
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这是世故。
坚持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成熟。
见风使舵,为了利益无所不为,这是世故。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则是人生的一种疾病。
鲁迅先生说过,“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谙世故’也不是好话。”
我们反对世故,不等于不提倡成熟。成熟是一种丰满圆润的状态,是智慧的顶峰,是一个人阅尽人间沧桑后的大度从容。它不媚俗,不盲从,对挫折处之泰然,对恭维、掌声、鲜花会报以淡淡的微笑。它淡泊宁静,散发着灵魂的香味,它是生命运作到一定程度之后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上的人,在家里是宽容、慈祥的父亲;在朋友那里是手足般的兄长;在团队里,是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
——知世故,而不弄世故,这是成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