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和美食,在武汉已经不仅仅是“美味”而已,它们代表更多的是骄傲与自豪。
“我去过武汉。”每当这句话被某个旅行者脱口而出时,旁人往往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好像他身上挂满了奖牌,或是自身就发出了万丈光芒。对于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人们来说,来到武汉,无疑和在西藏放过牛一样令人羡慕和嫉妒,因为他已经体验过离天堂最近的美食之乡,品尝过全国五湖四海之内的鲜香海味。
虽然去过另一个全球美食打卡地成都,也同样令人羡慕不已,但美食爱好者们通常会更关心在吃完之后的第二天,他在卫生间里的感受。毕竟,辣椒辣的不仅仅是嘴。
虽说不少武汉小吃也有辣味,但其与西部重庆的麻辣、贵州的纯辣、湖南的湿辣或江西的酸辣味道完全不同。辣,在这里是佐料,是武汉小吃里提香的一种办法。在长江汉江交汇处,辣椒既不用腌又不用煮,绝大多都是经历热油之后,以辣子或者红油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在热干面里滴上几滴,或者“wǎ”上一瓢油炸辣子拌面,为食物增味提香。
武汉人讲的是“味口”;武汉的饮食,讲究的是“味”。而把“味”换个词,就是香。武汉美食,入口有前香,咀嚼之时有回香,吞咽之后还有留香。“香”,才是武汉饮食的点睛之笔。武汉人爱香,热干面的芝麻香,清蒸武昌鱼的鲜香,藕汤莲子的清香,桂花糊的花香,千张肉(扣肉)的酱香。在香之上,武汉人盐油茶酱、蒸炸煮煎烤,无所不用其极。
也正因如此,武汉的饮食文化才以一种“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的英雄主义般存在着。
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最初源于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
坐落于全国中心地带的武汉,正处长江汉水两大水系的交界处,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典范都市,港口船只来来往往,过往商贾络绎不绝;早在清道光年间,叶调元便在《汉口竹枝词》中写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的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武汉之时,也带来了各自与众不同的饮食习俗。北喜面,南爱米;东乐甜,西好辣。故此,武汉人的口味,在形成的初始阶段,是毫不讲究,各好其味的。
也正因与此,北方人带来面食,南方人带来水稻;来自东边的自然而然带着家乡的甜食,而来自西边山城的,则会将辣椒传入武汉。至此,武汉美食博采广纳,南北荟萃,百种味道,千种菜肴都可在此寻。
久而久之,武汉美食也烙印上了武汉人开放、包容、直爽的个性,不拘小节,紧接地气,以一种英雄主义的姿态,让武汉人自豪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