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得到大学听到的课程,银行家思维模型,来自罗胖的分析。
先来定义一下这个问题的边界:
第一,你生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人群网络中。
第二,你试图在现有的协作关系之外,预先存储一份价值,在你需要调用的时候,这份价值能够及时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用。信用往往是存而不用,但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它能让其他人或者资源向你倾斜。
第三,你希望这份信用资产不断地保值增值。
信用是一种特殊资产
信用,是熟人之间的强连接。
以下两个思想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一:比如你人生中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选择,特别重要,请问你会首先想到向谁征询意见?伴侣、父母、子女?其实未必是跟你最亲的人,而可能是一个跟你关系没那么近,但是你特别信任的人。没错,这才叫信用。你发现没有,信用跟熟悉、跟远近好像关系不大。
二:假如你要辞职去创业,你创业的伙伴就在公司身边的人当中去选,你会劝谁跟你一起走?你可能会发现也不见得是关系最好的人。
进行完刚才两个思想实验之后,你会发现,信用这个东西好像很奇怪,它既不是关系远近,也不是关系好坏。好,那什么是信用呢?
信用是一种特殊资产。它意味着,你愿意承担高昂成本或者潜在风险和他人合作。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信用看成是一个单独的资产账户,和我们平常熟悉的财富账户、情感账户、品牌账户完全不一样的,单独的一个账户。
接下来我们就借用银行家的框架,来看看信用账户是怎么运营的。那就是保值、增值和杠杆。
1. 保值
保值。也就是说,你要往信用账户里存什么?
信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号系统,它必须多个维度都非常靠谱。一个组织可以凭借信用在银行贷出上亿的资金,私人之间的信用,也能让你借到十万二十万,而那些愿意和你合伙创业的人,更是相当于把一辈子的人生都交给你了。
那怎么才形成信用呢?
罗胖以自己每天60秒,每周1小时栏目为例,告诉我们传递的信息要复杂,维度要丰富。你想在什么人群中建立信用,就一定要让他看到你的多个侧面。不见得每一个侧面都光彩夺目,但是每一个侧面都要让他们看到真实性和确定性。
同时针对顺丰快递员被司机掌掴,CEO 王位维护为例,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对强关系,更要维护自己的信用,这是对信用的保值策略。
2. 增值
有个段子是说银行家的——
银行家的孩子问他爸:“你是怎么赚钱的?”他爸说:“现在你去,把冰箱门打开,把肉拿出来。拿出来了吧,现在你把肉再放回去。”他爸问:“你百分之百把肉都放回去了吗?”孩子说:“对啊,百分之百都放回去了。”这个时候他爸说:“现在看看自己的手,它有没有油。”
银行家就是这样通过油水来赚钱增值的。信用资产的增值是一样的道理,你也可以通过贴近别人的信用来增进自己的信用,沾上别人信用的油水。和有信用的人和机构站在一起,他们的信用会多多少少地转移到你的身上。
请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稳定、适量和匹配。你想形成自己的符号联想群,你要和稳定地和数量适当、形象匹配的信用个体在一起。
所以,这是让信用资产增值的策略:和有信用的人和机构站在一起。
3.加杠杆
什么是“加杠杆”?就是用一个起始的微小因素,撬动更大的因素和系统,获得红利的过程。
做对了一件事,打动了一个人,这就是他手头的杠杆,凭着这根杠杆,他又有机会,有资源,所以又做对了另一件事,又说服了更多的人。这就循环往复,最后累积成很大的成功。这是财富资产,货币资产。那信用资产呢?其实它也有类似的效应。
信用资产的杠杆,就是形形色色的传媒。比如写微信公众号,做公开的演讲分享等等,这些动作的本质,都是把一份工作的效用放大很多倍。你写了一篇文章,看到的人可能上万。这就有信用的杠杆效应了。
建立信用,和一般性获取熟人的好感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它释放的是一套复杂信息,建立的是维度丰富的连接。如果你启用的杠杆,不能把这种复杂性和丰富性也复制出去,加杠杆的行动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这是第三个策略:在有杠杆效应的地方,加大信用投放。并且对杠杆保持警惕。
最后总结:怎么经营自己的信用资产?
首先,得意识到,每个人、每个机构在社会网络里,是有多个账户的。财富、魅力、品牌、信用,分属于不同的账户,运营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第二,信用是熟人之间的强连接。对待身边人,熟悉的人,要比对待陌生人更加谨慎和善意。
第三,信用的增值,来自于信用个体的互相背书。你可以按照稳定、适量、匹配的三原则,来构建自己这个符号的联想群。
第四,信用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只有当它内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可以一起复制出去的时候,这才是可靠的信用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