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播客都收录在往期回顾里边, 可以直接看往期回顾看体验会更好~
✨往期播客笔记回顾
1.「放弃哲学」
反内耗:内耗源于“我本可以”的错觉,当明确认知到某些领域存在基因层面的差距(如高中时与天才型学霸的智力鸿沟),彻底放弃比较反而获得解脱。
半佛高中的“反内卷” 实践:在山东顶尖高中的尖子班中,成绩稳定垫底的半佛并未陷入焦虑,反而通过给同学带早餐(煎饼果子、烤地瓜)、收电池充电等小生意获得快乐与价值,成为班级 “气氛组”。
天赋差异的客观认知:当意识到学霸的天赋差距(如看几眼就会做题、游戏快速超越自己)是不可逾越的,放弃在学习上内卷,转而在自己能掌控的领域(服务同学、写小说)消耗时间,避免了“比较” 的内耗。
2.「躺平」
物理层面:利用物资充沛时代的基础设施(外卖、低价消费品),将生存成本压缩至极低。
精神层面:痛苦来源于比较, 减少关注社交媒体, 切断社交媒体的“比较链”
关键区别:非消极摆烂,而是战略放弃无效竞争,将精力转向“可掌控的快乐”。
成本收益的权衡:任何行动都必然产生成本(时间、情绪、经济),而收益不可控;当环境整体下行时,躺平(不支出成本)反而可能“战胜多数人”(如收益率 0% 战胜 98% 的投资者)。
躺平的可行性:在物质充足、基础设施发达的当下,基础温饱成本极低,降低期待值后,躺平能让人收获“舒服”,避免为不确定的收益付出确定的成本。
3.「比较与内耗的根源」
痛苦源于“差不太多的比较”:半佛认为,真正的痛苦并非来自与天才的差距(如博尔特与普通人的跑步差距),而是与 “曾在同一水平、如今略胜一筹” 的人比较(如中年危机);社交网络放大了这种比较,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后产生不必要的欲望。
避免比较的策略:减少社交网络、同行动态,转而聚焦“明天吃什么” 等自身需求;通过 “与不如自己的人比”“刷悲惨故事缓一缓” 等方式降低心理落差,减少内耗。
4.「时间的掌控」
“浪费时间” 的价值:半佛认为,只有被 “浪费” 的时间(如躺平看鸽子、熬夜刷手机)才真正属于自己,因为这些时间不被工作、通勤等外部规则掌控;熬夜的本质是身体试图夺回白天被占据的时间。
对抗“工具化时间”:白天的时间属于地铁、打卡、会议等外部安排,而夜晚的自己可控的, 深层仍是对自我掌控的渴望。
5.「风险控制思维」
“看不懂就不碰”原则:金融:拒绝复杂投资产品(底层资产不透明) → 人生:拒绝收益不确定的高成本努力。
实操:将时间/精力视为投资品,无明确回报则视为亏损。只做能力圈内的事情.
保守主义合理性:盛宴期(如经济高增长)的时候吃撑就吃撑, 盛宴结束后的你要“保持不下牌桌”,而非争抢座次。
所有的爆红,所有的破圈,我认为它都是风险大于收益的,它有极高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的大众情绪,我敏锐地感觉到大家不仅不快乐,大家是潜藏着愤怒的。是我现在是这样的非常一个保守的主义。所以我觉得其实承认自己不行,真实的诚恳的承认自己不行,是放过自己的第一步。
6.「“反励志”」
案例1:写作事业:19年业余坚持→ 非天赋异禀,而是“不痛苦就能持续”。
案例2:减肥成功:体检报告胁迫下的理性止损(非自律驱动)。
7.「放过自己」
承认“不行” 是放过自己的第一步:不必强迫自己在卷不过的领域硬拼,彻底放弃后反而可能找到新路径(如 “头号玩家” 中倒着开车的解法)。
寻找自身基因里擅长的事:每个人都有隐藏天赋(eg: 自媒体直播弹弓打老鼠),自媒体时代为这些天赋提供了变现和被看见的机会,不必困于“学习不好就完蛋” 的单一评价体系。
摘抄:
路是走出来的, 不是规划出来的.
面对天才的时候, 服务它就好了, 不要去比较.
找到自己基因里边擅长的事情去做.
人什么时候最痛苦, 不是我做了, 但「做不到」 而是「我本可以」但我没有做.
很多人的痛苦来源于比较. 见贤思齐.
你今年收益率是0 已经打败了98% 的人.
东亚三国, 儒家教育圈,他会认为放松是有原罪的,太开心是会遭报应的。
我只是在业余坚持了一个我做起来不痛苦的事情,仅此而已。(19年持续写作输出)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而是确定性比较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