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

写在前面的话:

8个月前听了一场分享,讲述了分享者坚持写作了10年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两个词特别触动我:主动找不舒服和写作并不难。 于是,我从主要在社群任务式的写点东西,决心正式练习写作。

当然我也不是茫目开始。而是暂定1年止损期,并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养成天天写的习惯,并且达到总计40万字的目标。为期4个月。

第二阶段是找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寻找导师,求指点和反馈,刻意练习改进。为期4个月。

第三阶段是去投稿,去实战中获得真实反馈。预计在第8个月的时候。

结果呢? 我顺利地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简书总更文已经50W+了。这时我觉得写一篇完整的简单的文章容易,但是对层次更多、思想更深刻、更贴近读者的却不容易。 是的,我迫切想改变自己这种状况。

后来我就报了一个写作班,在这里我学习拆解文章,用思维模型去熟悉一个类型的文章。我想以此为突破口。

这不,刚结束,感受很多,但不是今天要表达的重点。重点是,我还要继续将课程上学的东西练习起来,其中就有拆解文章。

借月白的主题写作练习,我是主动给自己的练习找一个氛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剽悍晨读: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

今天我选择拆解的文章来自于剽悍晨读公众号的一篇关于《微习惯》的文章——《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

以下拆解方法为三层分析法,来自此公号的副主编随遇而安老师。


01 框架分析

框架分析,主要是看主题是如何搭建的,内容和主题如何契合。

这篇文章要论述的主题正是“微习惯”,作者从微习惯是什么、微习惯的好处和如何培养微习惯三个方面搭建了文章框架。

02 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是指除了看到几部分内容突出主题外,还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联,它们是如何结合共同支撑主题。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角度。

习惯这个词,我们习以为常,那微习惯又是指什么呢,所以文章第一部分先进行了讲解。接着,它与我们日常讲的习惯又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就引出了微习惯的好处。具体如何培养,则在第三部分,又分成三个步骤来说明,分别是制定、执行和养成。

03 行文分析

这一部分是我上完写作课后,特别有感触的。为什么呢、

以前写文章,都是随心所欲,没有章法没有结构思维,全部文字主要靠文字运用能力在推进,偶尔有一些似乎有灵气很妙的语言,然后还沾沾自喜。可是,如果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行文写下去就很困难,还会自我安慰,自己本来就不懂。

可是在上了写作课后,学习拆解文体,有了标准,第一次认真面对思维模型的概念,这时再来看,就发现,行文原来完全是在主题立意、框架构建和逻辑梳理之后的一个具体执行环节而已。

比如这一篇文章。对文章有一个总体框架的把握,也知道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共同来支撑和服务主题,再来讲行文,不就是一个填充的过程吗?

001 标题分析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多么有诱惑力,而且使人充满好奇,真的有如此好的效果吗?简单,并且不可能失败,激发了读者好奇心。习惯养成法,在很多人心中,习惯养成最少都需要21天吧,这个方法又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吗、

002 开篇引入

当然,这里是晨读体比较固定的结构和方式。具体到本文,用一句话“如果你也是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无法养成好习惯,那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用这样一句情景引入。接着推出作者介绍,并且用作者的一句话,又一次提升好奇心的指数“微习惯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你会胜过世界上99%的人”。

003 第一部分 “微习惯是什么”

具体的行文部分,实际上也暗藏一条逻辑线,就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回事”。

比如下面这一段,是指出“什么=微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就是微习惯,就是下面这一段话“微习惯就是像摸鼻子这样,随时可做、毫不费力的目标”。

简单来说,微习惯就是实现一个“小目标”,有多小呢?来,听我指挥,用手来摸一下你的鼻子,感觉到了吗?微习惯就是像摸鼻子这样,随时可做、毫不费力的目标。

怎么回事或怎么做=具体的方法”,则是以下这一段,如“每周看1本书缩减为每天看半页书,小到不能再小为止”。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的大幅度缩减版,把每天100个俯卧撑缩减为每天1个,每天写3000字缩减为每天写30个字,每周看1本书缩减为每天看半页书,小到不能再小为止。

当然这一部分,文章作者还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了书的写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个方法,以及他自己践行后得到了怎样的收获,使人印象深刻。

004 第二部分 “微习惯的好处”

这一部分,描述了日常中一些场景、情境,通过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边际效应递减,以及人的大脑自身的原理来对比阐释了微习惯之所以能发挥作用的原因。

005 第三部分 “如何培养微习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制定,具体从频度是每天能做到、程度是最难都能坚持的轻到无压力、密度越小越好到建立意义感来服务“制定”这一主题。

第二个步骤是执行,具体也讲了三个小点,给予及时鼓励、微量开始超量结束、坚持记录反馈。最后举了一个实例。

第三个步骤是养成,首先讲到正常习惯养成,再举例说明,微习惯养成的一些微兆或信号。

006 结尾

从微习惯,再提炼升华,关联到我们传统文化里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此金句作为结尾。


感悟小结

这一篇文章是阅读一本书后的精华提炼。全篇主题集中,内容有用有启发,方法马上可用。而且结构清晰,用词简洁。有话语引用,有故事,有案例,有金句升华。

读完这样一篇文章,我总是想问自己,看起来文章很简单,可是如果是我读完一本书后,自己又能否写出来这样精简有用的文章呢。我读这样一本书,再做输出,得花多少时间呢?

如此看来,写文章,可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敏感和掌控力,更多是对输入内容的整合能力,再有效输出。

读文,需要能看到整体的结构布局,也要能读出句子的新意和亮点。为什么要来读这篇文,一定是有价值有趣有启发。

那写文,同样,要有整体思维和掌控能力,自己的叙述方式起码要把话说明白,读来舒爽。写作者尤其要清楚自己要传递的是什么,向谁传递,读者为什么要来读


以上,是我学习拆解后的第一次拆解复盘,希望收到你的点赞鼓励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