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积累了些小感触,不写怕忘了,尝试记录下来~
近日打八段锦多,今天八段锦后打了一套太极,酣畅淋漓。本来有点鼻塞,打完太极后鼻子通了。太极发热很明显,八段锦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为什么,八段锦没做到位呗。继续加油!哈哈
太极之前我做了很多,悠悠完全没怎么学,而八段锦她跟我已经学会第一式了,我没教过她,只是自己练习,她常常耳濡目染。一岁半的娃娃,两只手刚刚可以在头顶交叉,肉肉的胳膊划过头顶又下来,那个画面十分有趣~
她最近知道很多,五官身体各个部位具体在哪里,她都知道,我也基本很少刻意教她这些,但是她就自然地知道了。很多时候,她比我想像的要懂更多。想来,我自己好好地being,具身体现正念,爱自己爱生活爱人,不需要为她刻意做啥。她每天都在学着呢~
做plank,把好奇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腹部,发现那种紧张疼痛感很快变化消融。当我去看时间时,突然念头情绪涌来,似乎在告诉我已经快到之前的极限了,于是觉得要坚持不下去。放下时间,继续关注身体感受,不亦乐乎,又觉得没那么难熬,于是打破平时的记录。时间这个东西也好有趣,很值得留意。
当小孩子一直很粘人一直求抱抱,妈咪劳累的同时可以静下心看看究竟为什么,快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是个可能性。推荐李辛的《儿童健康讲记》,介绍了父母静心的重要性,整本书我都很喜欢~
想起一件趣事,学生时代,蕙兰瑜伽最后的冥想给我带来巨大的改变。后来有一次陪英国弗洛伊德中心的老师在北京逛,他妻子是日本人,所以他和儿子都是英文日文都可以讲,我们逛的时候一会英文一会日文。我记得很清楚,在回北大的出租车上,京城午后的阳光洒过来,不知为何我提到了冥想对我巨大的改变,那个老师直接跟我提mindfulness,当时我还不知道中文译文是什么。只深刻地记下了这个单词,因为觉得这个词好赞!现在想来,当时其实自己已经在练习正念,只是不知道叫做正念。又想起今天老师说的,“你在寻找的东西,其实也在找你”。
《正念父母心》练习之一——孩子眼中的我:
我是她的游乐场,她把我的腿当滑梯,爬在背上把我当旋转木马,又从我胯下钻过当山洞,或者把我直接当一座山,爬上爬下~
我是她的金箍棒,比如很多时候是定海神针,我的稳固安定给她莫大的安全感;又千变万化,似乎无所不能。
小孩子与自己身体的联结还是比较深的,他们也是常常在当下的。比如她饿了就要吃,饱了就停下,热了就要脱衣服,养育中是把这些信任和主动权给到孩子,还是交给“我们的念头和情绪”,是很重要的~
《多舛的生命》一书,每次读都很感动。
最后放胡因梦老师几段话,给我感触很深:
至于我个人的亲身体验,到目前62岁的年纪为止,最深刻的发现和许多人的感觉是一致的,那就是「爱与德行才是一切问题的解药」。
大家逐渐会意识到集体人类整千年来的演化,其实是朝着东方的默观冥想与西方的祈祷之道在整合。
因为冥想能使人变得清明、冷静、抽离、安祥,祈祷则能使人臣服、谦卑、柔软、充满着安全感与爱,两者真是缺一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