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王是1975年入伍的农村籍士兵,我和他的“梁子”在那次沙城之行以后,有了缓解,双方也不想再较劲下去了。
不过这一年,这个班长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感觉都不是很好。
他这个人很会来事,入党快、当班长早,但实际业务水平确实不高,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他们那批1975年兵,有来自北京市、河北承德阳泉县和河北衡水安平县的,比较起来,衡水安平县这些人,在“1942”进步速度最快。
我接触过几个衡水安平县的老兵,对其中几个人的钻营能力颇感惊奇。
例如班长王,我对他的结论是:此人根性确实不大好,上面拍的直接露骨,目的明确,还有一个特别令人不齿的习惯,就是喜欢欺软欺弱。
很多时候,我很怀疑他是不是农村出来的,因为在他身上几乎一点也看不到中国农民身上的那种质朴和真实。
但他的根性还没有坏到底,比如当我把口袋里所有的钱粮票掏出了给那个乞讨大娘以后,他对我很赞赏,说明他内心有善良的一面。
班里有几个战士都是贫困地区入伍的,都希望在部队“进步”快一点,本能地会拍拍班长王的马屁,班长王借坡下驴,干脆当起大爷,所有衣物被服都让推给别人洗。
他的内务总是别人帮助整理,他在边上怡然自得地吸烟,偶尔也见过他整理内务,干得实在差劲,当时我就想,这种人怎么混成班长了?
战士要想进步快,班长王的马屁是必须要拍的,但光拍是不够的,还得让班长王欺负欺负。
班长王似乎很想把自己变老,对新兵的欺负首先在称呼上。
比如班里有两个比他入伍晚一年的农村籍士兵,他不直呼其名,而是以老子自居,称对方为“儿子、干儿子、*儿子”等,而且还特上瘾,常常是不分场合,已经超出“玩笑”范畴。
所谓“儿子们”不仅认他这个“老子”,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伺候他这个“老子”,过真正的“老子”瘾。
对我们这批后门兵,他不敢造次,这让他很郁闷,很是无奈,只能把这点口水,全喷在他人身上。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他却不顾别人的自尊,满足自己的无聊,两个“儿子”的报复只是时间未到。
班长王当兵两年入党三年当班长,进步神速。当他入党并担任班长以后,他很清楚,凭他的本事,在“1942”提干,可能性微乎其微了,既然上升的空间没了,积极性就没了,这时候他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不过有一个道理他却更谙熟,那就是上媚,只要把有关领导的马屁拍顺了,“鞋”擦亮了,回到班里做他的“老子”,别人也不好管他。
不是说班长王根性有多恶劣,我只能说这种人根性不好,他属于那种老兵油子,奸懒馋滑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的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人不齿。
按理说部队的锻炼,让他长了见识,政治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他应该有更好的表现,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让自己的军旅生涯,更完美更精彩一些。
我不能不承认,小农意识的劣根性,在一些士兵身上,是很难改造的。
一班长老西和班长王都是衡水安平县人,俩人“进步”速度差不多,都是入伍两年入党、第三年当班长。
老西聪明,技术能力很强,似乎还有上升空间,所以工作照样努力。
不过老西的“本事”不仅如此,在参军这件事上,实现了最大化的经营。
参军这个事情是可以经营的,您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老西入伍前其实已经结婚,但那时候农村结婚一般是不领结婚证的。
婚礼毕,入洞房,就算结婚了,属事实婚姻。
老西入伍以前就完成了这个过程,唯独没领结婚证,不想婚后不久,有机会当兵了。
老西报名参军,填报的是未婚,那时候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事实婚姻”一说,他为了摆脱“农业户口”,得到一次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他还是以未婚身份参军。
那时候,部队不招已婚青年入伍,军方是以在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的记录为准,所以不能说老西欺骗组织。
但事实上确实欺骗了组织。
进步快的老西,还有一个颜值优势,就是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五官周正,加上当兵以后,身价上升,很容易讨女孩子喜欢。“肥水不外流”,老西被他的一个远房表妹看上了。
表妹的优势就一个,是石家庄的城市户口,其它条件都很一般。老西当然知道,如果提不了干,他以后还是要恢复农业户口,这不是他所情愿的,表妹的条件对他是诱惑,老西随即改换门庭,计划和石家庄的表妹登记结婚。
他的表妹来部队结婚时,我见过。
仅从外表看,她和老西的差距有点大,两个人不算般配,但老西不在乎。
纸包不住火,在部队,他毕竟有很多同期入伍的老乡,漏风的事情在所难免,不少人都知道老西在老家有一个过门却没领证的媳妇,还有一个没过门也没领证的表妹“未婚妻”,这种情况一旦让组织察觉,老西提干的希望基本没有了。
他比我晚一年退役,随后没有回农村,而是如愿去了石家庄,至于能不能拿到城市户口,如何向老家没有结婚证的过门媳妇交代,今后怎么处理这种三角关系,我就不知道了。
如此不遗余力地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劳动,追求城市户口,追求在城市发展的机会,也只有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和理解,不过老西这种玩法,我觉得不太局气。
中国票证制度是在90年代取消的,以后城市大门为农民兄弟彻底打开,但城乡差,还是个社会问题。
安平县的这几个士兵,他们在这种微观层面的钻营和运筹能力,让人吃惊。
多少年以后,听说衡水安平的丝网产品打出不少名堂,我当时就在想,不知道班长王是不是也在这个“丝网”企业的大军中,如是,他们应该有长处可以发挥出来。
希望如此。
图片:七十年代农村青年结婚(资料选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