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
这是绍兴的一句土话。绍兴人习惯把黄酒叫做“老酒”,每年的立冬到来年的立春,是绍兴黄酒进行传统“冬酿”的时候。选在冬天酿酒,一来由于气温低,酿酒时杂菌无法生存;二来冬季鉴湖的水质特别清冽,酿得的黄酒品质更为上乘。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连黄酒等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已在酒类中独领风骚。
自清末到民国初年时期,绍兴酒声誉远播中外,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谦豫萃、沈永和酿制的绍兴酒获金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绍兴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获金奖。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沈永和酒坊的绍兴酒获金奖。1936年在浙赣特产展览会上绍兴酒又获金奖。多次获奖,使绍兴酒身价百倍,备受青睐,生产与销售不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喜爱绍兴酒。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拔款,修建绍兴酒中央仓库,并多次向外国友人介绍推荐绍兴酒;邓小平对绍兴酒情有独钟,晚年时每天要喝一杯绍兴酒;1995年5月, 江泽民总书记亲临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品尝绍兴酒后对随行人员说:“记住,这种酒是最好的酒!”并嘱咐:“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种酿造技术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好好保护,防止被窃取仿制”。
绍兴酒在国家历届评酒会上都有金奖获得,先后被列为国家“八大”、“十八大”名酒之一,著名品牌“古越龙山”为中国驰名商标。1988年,绍兴酒被列为钓鱼台国宾馆唯一国宴专用酒。鱼台国宾馆唯一国宴专用酒。绍兴酒还先后五次作为国礼馈赠过柬埔赛国王、日本天皇以及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1997年绍兴酒成为香港回归庆典特需用酒。
绍兴酒的优质,其实有它的独到之处,绍兴酒以质量取胜,以质量取信,其质量居中国黄酒之冠,有人称它为“中华第一味”。绍兴酒之所以优质,是因它具有三个不同寻常的条件: 原料 从原料上说,它用的是精白糯米。早在西汉时期,人们根据酿酒原料不同,将酒分成三级,以糯米酿制的酒为上等。绍兴黄酒自古以来就以糯米为原料,而且在选择时要选用米粒洁白、颗粒饱满、气味良好、不含杂质的上等优质糯米。同时又要求是当年产的。因此绍兴酒的糯米原料,人们归纳为三个字:精、新、糯。
选了精糯米后,然后按严格比例投料,严格把住各道工序的关。不合格的米决不使用。越鉴牌绍兴酒自古以来就以糯米为原料,而且在选择时要选用米粒洁白、颗粒饱满、气味良好、不含杂质的上等优质糯米,同时又要求当年产的。选取了精白糯米后,然后按严格比例投料。 选用精白糯米作酿酒原料 用水 从用水上说,它有鉴湖佳水。这是绍兴酒特有的条件。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绍兴酒之所以晶莹澄澈,馥郁芳香,成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讲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酿酒历史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工艺外,重要的还因为它是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的。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因此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酒了。
黄酒酿造的每一道工序,几乎都浸润着慢的基因。
慢慢等一汪好水,慢慢候一个季节,慢慢酿一坛光阴,再慢慢抿一种滋味。慢下来,能酿出酒中极品,也能令人尝出这中国滋味背后的故事与玄妙。
喜欢在冬日的午后或者黄昏,去一家巷子深处的小店,烫一壶陈年黄酒,点几个下酒小菜,挑个临窗的位置,慢慢品味。
酒色金黄,盛在白色瓷碗里,十分诱人,越发觉得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这词的美来。酒,有点甜,容易入口,回味犹甘。有时候烦恼的时候,总是不到饭点就去,店前的青石板路显得有几分寂寥,店里就我一个人,淅沥雨声,汩汩桨声,尘世仿佛渐渐远去,一碗黄酒,一碟五香干,竟慢慢品出一种风味来:绿蚁新醅酒,红沪小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