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写的100篇里的第12篇文。
外面开始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很想躲在被窝里睡觉了,不过为了不让明天的自己承担太多的心理压力,我还是抱着笔记本想写完这篇文章。
在开始写之前,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回顾一下,一方面是因为浏览网上信息时很多人推荐,一方面是想了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看完真的能让每一个普通读者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吗?采铜老师的这本书中,向我们打开了人生的七个侧面,即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考、才能和成功。
第一遍读我找到了我想知道的一些答案。比如说:
1.时间视角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时间视角”的概念。根据不同的视角划分成五种人,分别是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他建议我们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各有优缺点。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下班回家后已享乐主义视角为主,与家人一起时适合积极过去视角为主。
从这里我知道了以后如何更好的处理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2、解码
求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和知识,我们到达技能这个终点。一开始我们都是从接触信息开始的,我们如何透过浅层的信息探索到事物的深层含义呢?
那就需要解码。解码有基本的规律,即通过小黄鸭的例子,分析小孩视角、家长视角、工程师视角。这个在上小六老师的课时,讲到过。
采铜老师在书中提供了三个寻找解码入口的途径: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伸。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3、简洁
比尔.盖茨每年会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闭关。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扰他。从这里我知道了清晰简洁的思考的重要性。
斯蒂芬金在高中时,校刊编辑古德先生对他第一篇稿子做的修改中,学到了简洁的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乏味不是简洁,简洁并不是要求一味地删减,而是某种合理的“适度”。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的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可以映射出最多的内涵,那就是简洁。
自己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提醒自己适度的抽离现实生活,放空自己,对大脑“断舍离”,同时通过写作的方式精炼自己的语言。
因为暂时只看了一遍,所以列了一些对当下的自己来说非常重要和需要了解的点,书中还有很多优秀的观点和方法,可以针对不同有需要的人学习。第一遍浏览的时候,我就发现书中采铜老师引用的几本书就非常的不错。把书中提到的其他书都抄了出来,特别是写作相关的书,正好自己需要。所以对我来讲,这不是一本只需要看一遍的书,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翻出来看一下。
精进,我不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只想把我遇到的问题能通过读书而找到答案。
-end-
hi,我是橘子,
喜欢生活中在热闹的地方,然后安静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