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
最近朋友圈里刷屏了一篇文章——《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辛酸》,里面的短片让我也看得泪流满面。片子本身拍得不错,反转的节奏也把握得精准,姑娘很漂亮,滤镜把工作场所呈现得美轮美奂,拍得好像暖心电视剧一样。抹干净泪痕之后,理性回归,我给了自己一耳刮子——让你又被忽悠着自我感动了一把!
“自我感动”这件事常常发生,带给人的快感也很直接了当,能瞬间满足人的自尊需求,但长期看来却不利于心理健康。这就像喝酒,一醉方休很爽,可是酒醒之后,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落下的任务也得一样不缺地补上,更不用说还要面临头痛欲裂、肝脏功能受损这些生理上的副作用了。
加班短片这碗香气四溢的鸡汤,熬制者一片苦心,希望能滋养喝汤人的心灵,用它明目醒脑、指导生活,安然面对辛酸的成人世界。
初闻之,有香水般层次分明的前调、中调、后调——先展现苦难、再宏扬坚强、最后用惊天逆转告诉你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细品之,真真是一杯劣质药酒,你以为是能调理病体的良方,其实最多是暂缓痛苦的安慰剂。服用过量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还容易影响视力,导致看不清真相、抓不住重点的后遗症。
短片讲了发生在三个女人身上带有“离奇”反转结局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的姑娘加班做了80多页PPT被蓝屏整没了,发了个绝望的朋友圈结果被领导看到,不但没有挨批评反而得到了转正机会。
这个故事里的辛酸从根本上说是姑娘自己造成的。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还不懂设置文档的“自动保存”功能,甚至不习惯使用ctrl+s,这么低级的过失,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不论是被批评甚至无法转正进而被辞退,都是在学校里没有掌握好基本功只好出来社会被职场教做人的必然后果。
这是正常的因果循环,却被短片强行包装为成人世界的辛酸。
更离奇的是,这个姑娘并不需要为她的过失付出代价,她只是发了了朋友圈,就得到了领导的谅解甚至奖励(转正)。这种一感动就狂甩同情分的领导,是职场落后生的救命稻草,是拼实力的优等生的噩梦。
好在现实的成人世界不相信眼泪。领导们并不常常沉浸在悲天悯人的情绪里,也不满足于当一个哪怕不够严谨公正,但至少“宽容大度”的“好人”。他们一向那么理性和强硬。当你因为自己的职业素养不过关而无法完成任务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就让你付出代价。
面对这种冷冰冰的现实,你要做的是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不是为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自怨自艾,然后期盼着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导为你打破规则,网开一面。
第二个故事里的姑娘因为加班而与男友疏于联络,本以为关系要黄结果却在下班路上等来了男友的求婚。
这个案例里的男友经历了女友长期的忽视、怠慢,却从不绝望,仍然锲而不舍、毅然决然地准备娶其为妻。不得不说这位男友几乎有圣光加持,此等好男儿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然而,他的神性在于他缺乏人性,和第一个故事的领导一样,这也是一个打破人世规则赶来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亲密的关系是需要夜以继日的相处、沟通来维系的,长期因工作繁忙而缺乏经营的感情是必然一步步走向冷淡乃至消亡的。
在现实的成人世界里,人们会去回报那些愿意做出牺牲和取舍,善于平衡工作与生活,肯拿出时间来与爱人相处的人,没有人会在灯火阑珊处等待长期加班的你。向来只听说过付出无数却血本无归的爱情,没听说过单方面努力就能两情相悦的姻缘。在这个反映现实的短片里,我居然看到了童话般的剧情。
真正的成人世界,你要么需要取舍和权衡,要么需要学会为自己争取生活的时间(提高效率、改善公司制度、另择良木而栖,任选其一),这个过程仍然可能是辛酸的,但这种辛酸不会像一味地为工作废寝忘食、剥削爱人的体谅那么自私而牵强。
第三个故事里的护士妈妈因为加班而无法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忐忑不安但最终获得家人原谅。
很多人质疑这家医院为什么一反业内常规的轮班制,居然让护士妈妈从白天一直奋斗到晚上。我们姑且认为是因为有突发状况,病人骤增,护士人手不足于是本该下班的人员也被留下来加班应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妈妈在亲生孩子和陌生病人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而对于她的选择,家人最终表示了体谅,皆大欢喜。
大公无私的母亲和深明大义的家人催人泪下,只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忽略了这个故事里那个生病的孩子。也许在他漫长的童年生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母爱总是缺席——母亲的无私需要一个年幼的孩子牺牲自己对母爱的渴望去体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而对于孩子心灵的影响,又不知道会有多深远。
想必许多从事医护工作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缺爱的孩子。成人可以为自己的辛酸感怀落泪,孩子的心酸却总是被默默忽略。
当然,我希望这个故事只是偶发事件,否则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当是如何让任何一个职业岗位上的母亲都可以不因工作而被剥夺关爱孩子的权利。而不是一次次为这种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流一番感动而无济于事的泪水。
这个故事又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的另一个事件,具体细节和人物忘记了,但这种故事套路到现在还比比皆是。讲的是有人为了某项伟大的事业埋头科研而罔顾重病的父亲,直到父亲离世才匆匆赶来,在葬礼上痛哭失声。事后组织上专门写了文章歌颂这种为了大家而牺牲小家的崇高行为,并将此人评为优秀工作者广为赞颂。
我以为最基本的人伦是人可以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有余力时再惠及他人。上面这个人伦泯灭的故事却被当成主旋律称颂推广,可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咄咄怪事一桩了。
好在随着网络盛行、人性苏醒,后来这样的怪事越来越少。丧失基本人性的人哪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可能遭到网友的非议——这标志着我们向文明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
当然,在加班短片里,护士妈妈的孩子得的是发烧这种常规疾病而且有爸爸照料,护士妈妈的行为可以理解。换一种情况,如果孩子得的是急病重症,面对濒死的病人和病危的孩子,哪怕病人就在眼前而孩子离得较远,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也希望妈妈能第一时间扔下病人来到我的身边。
毕竟,她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一名护士。
我担忧的是有人深受另一种思潮的影响,看到这段视频仍然会解读为工作比亲人重要,为了职业精神,他人的性命比至亲的性命更值得救治。
看来看去,原来这么一个催泪的视频,不过是一段经过艺术加工的美化版新闻联播。
我们真正生活的世界里,没有掌握基础技能就一定会被淘汰;没有花时间维护,感情就一定会冷却;关键时刻总得不到妈妈关爱的孩子,人生必定会有无法挽回的缺憾。
哪有那么多包容的领导、善解人意的爱人、深明大义的亲人?
然而,正是有这样冷酷而理性的规则支配,才让这个世界变得高效、公平、合理。
早一点从无益的自我感动中走出来,就能早一点看清现实,早一点融入这个无奈但不乏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