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醉酒打死了老虎,李白醉酒即兴成诗,电影里的武侠、英雄常常怀揣酒葫芦。酒似乎就是英雄的代名词,英雄就得喝酒,没有酒似乎什么大事也干不成。酒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身体和思想。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佩服电影里那些大侠们。影片《少林寺》里边喝酒边打醉拳的觉远小和尚,《水浒传》里醉打姜门神的武松,巜三国演义》里手捧满碗酒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无不使我们心潮彭湃、热血沸腾。
从幼小时酒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当我们离开父母开始住校时,往往会约上几个舍友或一些关系好的同学去饭店偷偷的喝上一顿,以示庆贺或加深友谊。
走上社会,需要社交。求人办事需要喝酒;走亲戚、串朋友需要喝酒;关系好的更是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接不接的一块喝酒。中国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喝酒讲究实在。越实在人缘越好,朋友越多。而酒场上所谓的实在就是指喝酒不讨奸,我喝多少你得喝多少。要喝就得喝尽,酒杯里不能养鱼(酒杯里养鱼其实是酒文化的高深隐语,它是指喝后的酒杯里还多多少少的剩点儿酒,没喝尽,并不是说酒杯里真能放下条鱼养着)。起初大家都清醒着,说话都拿捏着,话到嘴边留半句,死气沉沉没有气氛。随着紧三、慢四、五特拉、六六大顺、七七八八紧的个喝,大家一个个面红耳赤,话也多了,指手划脚,吆五喝六。酒场上气氛也起来了,说话也不过脑子了,吹牛的、日粗的、兜底的都开始了。这时候,酒量不好的往往会把酒量好的给惹下了,喝酒的把旁边坐着不喝酒的惹下了,因为醉酒人往往象在做梦,他在隐隐忽忽的意识中说着醉话,想起甚说甚,他根本看不出对方此时的表情变化,也不顾自己说的人是对方的甚亲戚。而醉酒后有个更奇特的特点是,他象梦梦一样东一榔头西一闷棍竟然能忽然想起千十年古十代的一些彼此间的小间隙的一线小线头并抠住不放,使本来挺好的朋友一顿酒喝的彼此产生了距离。
眼下又流行同学聚会。大学同学聚会,高中同学,初中同学聚会,甚至已经忘的记也记不起来的小学时的同学也要聚会,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在策划着同学会。无论何种聚会,总离不开酒。没有酒就没有热情,没有酒就没有友情,没有酒更没有气氛。年轻人可以放开量的喝,中年人揣着胆颤的心情去应付,但最终还得难过好几天,后悔好几天,修整好几天,在再也不喝了的誓言中又端起了酒杯。有些把胃和肝等一些器官喝坏的中年人和一些老年人甚至喝上药后喝酒或喝完酒后喝药。
酒严重损伤了人们的身体,慢性胃炎,肝硬化,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血管硬化,以及心猝死,脑溢血等等都跟长期饮酒有直接的关系。另外,喝了酒的人说话不算数,由于他醉酒时日下了粗,酒醒后又兑不了现或不能兑现,会无意中惹下许多对他期盼值很高或想利用他的人。由于醉酒的人会难受好几天,以至于在酒后的几天内会产生懒、思维呆滞的现象,因此又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中国人有句俗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这是明知醉后难受还非得去喝酒。因为大家感觉到忌了酒就相当于忌了朋友了,不喝酒就没面子了,不喝酒就疏远了同领导的关系,以及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关系。从短时间、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磨合你会发现其实没酒的世界还是原样的,而且你会用更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身体能够能量充足的去绽放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精彩。
爱喝酒的,不得不喝酒的以及被酒文化拴住思想的中国人该醒误醒误了,精彩的人生是在清醒的状态下,靠不懈的努力奋斗出来的,而不是在酒里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