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昆曲终有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痴男怨女们无疾而终的爱情最后都只剩下一声叹息,汤义仍的《牡丹亭》如是,洪昉思的《长生殿》亦如是,那是江南如水的温柔和寂寞。
昆曲是个出生在娄城南河的小姑娘,那是曾孕育了江南丝竹的小城。后来,她在姑苏城里长大,有一口温婉软糯的水磨腔,像春日刚抽条的柳枝似的细腰柔软娇嫩,浓墨重彩的面妆下是清澈的情意。再后来,她遇见了几个落魄的文人,在那最好的年华里,她有了潸然的故事。
长生殿里贵妃那场惊天动地的儿女情长,最后还是葬送在了帝国的万里河山之下,魂销马嵬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太白醉酒,孤影成双,落拓的诗人有着世外的轻狂。玉芝兰树的潘郞风华绝代,朱笔亲点的状元意气风发。窦娥清瘦可怜。
时光倒退几百年,也许人们会对杜丽娘,崔莺莺的故事颇有感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闺的女子,永远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会觉得张生寡情,红娘不安好心,悠长时光之中,一切都在改变。可那对话仔细瞧瞧又着实有趣。例如,曹芹溪的《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宝玉一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貎”。虽显轻佻,可又贴切得紧。什么“良辰美景奈何人,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院》中的句子似乎句句都美得不像话,而长生殿是贵妃的每一次回眸都殊色惊人。
可时至今日,这些都已经不适合了,咿咿呀呀的曲调似乎更像靡靡之音,昆曲讲的是小儿女的情人,那恰恰是英雄的气短。温柔乡即英雄坟,于是昆曲披上了失落的阴影。
但她不该绝,短视频的红利让这位被遗忘的的佳人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昆曲+短视频,形成了以古雅为时尚的别样风景。在我看过的一条昆曲短视频中,不仅展示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娇美动人妆容,而且配有一段缠绵诗意的文字:“在这姹紫嫣红、万物灵动的季节,扮上昆曲的妆面,或许在这游园惊梦中,能够拥有一次属于自己的邂逅。”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过去文人士大夫的专属,会成为广大民众的“新宠”。
昆曲的再度翻红,也为其他传统文化的“重生”提供了借鉴的范本。中国传统文化之基盘根错节、固若磐石,但若能抽丝化茧,悦动新生,一定能如白居易所言那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